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太好了!孩子得救了!

    小方,你真棒!

    林小雨第一时间接过孩子,进行紧急救治。小男孩虽然虚弱,但生命体征稳定,已经脱离了危险。

    那一刻,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这种感觉比考试得满分、比获得奖学金还要强烈千倍。

    但我也深深意识到,这次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运气。如果废墟结构再复杂一点,如果坍塌再严重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当晚,我给远在老家的父母打了个电话。

    志强,你还好吧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灾区的情况,很担心你。妈妈的声音透着关切。

    我很好,妈,您放心。

    什么时候回来学校那边的课程怎么办爸爸问道。

    我沉默了一会儿:爸,我可能还要在这里待一段时间。这里太需要人手了,而且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

    孩子,我们理解你的想法。但你也要保护好自己,别让家里人担心。

    挂了电话,我走出帐篷,看着满天的星星。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做责任。

    作为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有责任让建筑更安全;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有责任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出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责任为同胞的安危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场地震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也包括我。从那一刻起,我知道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二章

    在灾区的第十天,我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方志强,有你的电话。负责通讯的志愿者小李把卫星电话递给我。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您好,请问是方志强同学吗我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陈教授。

    我愣了一下:您好,陈教授。

    我是通过王工程师了解到你的情况的。听说你在救援中表现出色,对建筑结构有很深的理解。我想邀请你参加我们的一个紧急项目。

    什么项目

    我们正在组织专家团队,对这次地震中垮塌和受损的建筑进行技术分析,为今后的抗震设防标准修订提供依据。我们需要有实地经验的年轻人参与。

    这个消息让我既兴奋又紧张。能够参与这样的项目,对一个本科生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同时我也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够。

    陈教授,我只是个本科生,真的能胜任这个工作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