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个缝隙可能直接通到里面!我大声喊道。

    救援人员聚了过来,用手电筒照着缝隙往里看。

    确实能看到里面的空间,但这个通道太小了,大人根本进不去。

    我可以。我毫不犹豫地说道。

    太危险了,这些废墟随时可能发生二次坍塌。指挥员拒绝了我的提议。

    但这是目前唯一能够快速接触到幸存者的办法。我坚持道,我学过结构分析,可以判断哪些位置相对安全。

    经过激烈的讨论,救援队最终同意了我的方案。但条件是必须做好安全防护,身上绑着安全绳,保持通讯联络。

    我换上专业的救援服,戴上头盔和头灯,腰间绑着对讲机和急救包。在众人的注视下,我爬进了那个狭窄的缝隙。

    废墟内部一片漆黑,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混凝土的味道。我用头灯照着前方,小心翼翼地向里爬行。

    通道比想象中还要狭窄,有些地方只能侧着身子才能通过。头顶和两侧的钢筋不时刮到救援服,发出刺耳的声音。

    爬了大概二十分钟,我终于看到了一个相对开阔的空间。这里应该原本是一间教室,现在被垮塌的预制板分割成几个小区域。

    有人吗我是救援人员!我大声喊道。

    寂静中,传来了微弱的回应声:这里...这里有人...

    我循着声音找过去,在一个由课桌支撑形成的三角空间里,发现了一个大概七八岁的小男孩。他的腿被压在课桌下面,脸色苍白,显然已经被困了很长时间。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我一边检查他的伤势,一边安慰道。

    我叫...叫张明明。叔叔,我是不是要死了小男孩的声音很虚弱。

    不会的,叔叔来救你了。你很勇敢,再坚持一下。我通过对讲机向外面汇报情况。

    经过简单的检查,小男孩除了腿部受伤和脱水外,没有生命危险。但要把他救出来,必须先移开压着他的课桌。

    这是个技术活。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周围结构的二次坍塌。我仔细观察着周围的支撑情况,在心里计算着力学参数。

    十分钟后,我确定了救援方案。先用千斤顶顶住课桌,然后慢慢将小男孩拖出来。

    明明,我现在要救你出来,可能会有点疼,你要忍着点。

    嗯,我不怕疼。小男孩点点头。

    救援过程异常顺利。当我抱着张明明爬出废墟的时候,外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