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而是让更多的建筑在地震中保持坚固,让更多的生命在灾难中得到保护。我在每次公司大会上都会重申这个使命。

    这个使命感也深深感染了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我们的技术团队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我们的生产团队始终坚持着精益求精的品质要求,我们的销售团队始终秉承着诚信服务的理念。

    公司成立第七年,我们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机遇。

    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建筑抗震标准修订工作,我被邀请担任技术委员会委员,参与新标准的制定。

    这是对您技术贡献的认可,也是推广先进技术的重要平台。住建部的领导在委任仪式上这样说。

    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意味着我们的技术将有机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这不仅是商业机会,更重要的是社会责任。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我积极推动结构控制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基于我们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应用经验,我提出了多项技术建议,大部分都被采纳进了新标准。

    您的技术建议很有价值,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空白。标准委员会主任这样评价。

    新标准发布后,结构控制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我们公司作为这个领域的先行者,自然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但更让我欣慰的是,随着技术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具备了更好的抗震性能。这意味着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中,将有更多的生命得到保护。

    回首创业的这些年,我经历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过程,也见证了中国建筑抗震技术的快速发展。

    从当年在汶川地震废墟中许下的誓言,到今天拥有自己的技术公司和先进的产品,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也充满了汗水和收获。

    但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地震灾害依然是威胁人类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建筑抗震技术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要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用更先进的技术、更可靠的产品、更完善的服务,为建筑安全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因为我始终记得,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的生命,那些在废墟中的呼救声,那些在灾难中重建家园的勇气。

    这些都在时刻提醒我:我们的事业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使命;不仅仅是生意,更是责任。

    第八章

    2018年,也就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个特殊的邀请。

    方博士,我们想邀请您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