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民生命财产,我们决不能在这方面妥协。

    虽然这个项目最终没有成交,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始终记得在汶川地震废墟中许下的誓言: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保护人们的安全。

    公司发展到第三年,我们的技术已经在全国50多个项目中得到应用,涵盖了超高层办公楼、住宅楼、商业建筑等多种类型。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技术开始走出国门。东南亚某国的一个超高层项目主动选择了我们的阻尼系统,这是中国建筑抗震技术首次出口海外。

    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在公司年会上,我对全体员工说,这说明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技术领先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加大了研发投入,每年将营业收入的20%用于技术研发。我们还与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

    同时,我们也开始布局产业链的上下游。我们投资建设了自己的生产基地,掌握了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我们还成立了专门的工程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一体化服务。

    公司发展到第五年,年营业收入突破了1亿元,成为国内建筑抗震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

    这时候,有多家投资机构主动找上门来,希望投资我们公司。有的开出了很高的估值,有的承诺帮助我们快速扩张规模。

    方总,这是个好机会。有了资本的支持,我们可以发展得更快。公司的财务总监建议我接受投资。

    我仔细考虑了这个问题。资本确实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发展,但也可能改变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

    最终,我选择了一家专注于技术投资的机构作为合作伙伴。这家机构不仅能够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理解并认同我们的技术路线和发展理念。

    我们投资的不仅仅是一家公司,更是一项有社会价值的技术。投资方的负责人这样说。

    有了资本的支持,公司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了分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业务网络。

    我们还启动了国际化战略,在新加坡设立了海外总部,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

    但无论公司发展到什么规模,我都没有忘记创业的初心。在公司的价值观中,我明确提出了技术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

    我们的使命不是赚多少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