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自清华大学的教授说:这是我见过的最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博士论文之一,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突破,在工程应用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答辩顺利通过后,我面临着新的人生选择。是留在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是到企业继续推广应用我的技术成果

    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性的道路:创办自己的技术公司,专门从事建筑抗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创业不容易,风险很大。陈教授提醒我,但如果成功了,你的技术就能帮助更多的人。

    我明白创业的风险,但我更看重的是技术应用的价值。在汶川地震废墟中,我曾经许下誓言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保护人们的安全。现在,我有了先进的技术,有了丰富的经验,有了清晰的目标,是时候去实现这个誓言了。

    博士毕业典礼上,当我再次站在台上的时候,心情和以前完全不同。这一次,我心中想的不是个人的成就,而是技术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

    台下坐着我的老师、同学,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他们的目光中既有祝贺,也有期待,期待我能在新的道路上继续为建筑安全事业做出贡献。

    典礼结束后,我最后一次来到实验室。看着那些陪伴我多年的试验设备,看着那些记录着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试验数据,心中充满了感激。

    是这里给了我扎实的理论基础,是这里让我掌握了先进的研究方法,是这里培养了我严谨的科学态度。

    但我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从实验室到市场,从理论到应用,这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相信,凭借着在汶川地震中萌发的使命感,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专业技能,凭借着对建筑安全事业的执着追求,我一定能够在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让更多的建筑在地震中保持坚固,让更多的生命在灾难中得到保护。

    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永远不变的目标。

    第七章

    创业的第一年,我把公司设在了一个不足100平米的写字楼里。

    公司名字叫安震科技,寓意为建筑安全保驾护航。除了我这个技术负责人,还有两名刚毕业的研究生和一名有经验的销售经理。

    方博士,您的技术确实很先进,但市场推广不是那么容易的。销售经理老王在第一次业务会议上直言不讳地说,建筑行业比较保守,对新技术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老王说得没错。虽然我的阻尼技术在几个试点项目中效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