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制作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材料配制到养护成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最难的是控制试验变量。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我必须保证除了加固方案不同外,其他所有条件都完全一致。这意味着混凝土强度、钢筋规格、制作工艺等都要严格标准化。

    连续几个月的高强度试验让我身心俱疲,但每当看到试验数据一点点积累,加固效果一步步得到验证时,我又重新充满了动力。

    春节前,我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试验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让人振奋:采用碳纤维加固的砖混结构,抗震能力可以提高40-60%,完全能够满足现行抗震设防要求。

    这个结果很有意义。陈教授看着试验报告说,如果能够推广应用,将为全国大量既有砖混建筑的抗震加固提供有效方案。

    但陈教授同时也提醒我:试验室的结果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在实际工程中进一步验证。而且,我们还要考虑成本效益、施工可行性等实际问题。

    春节期间,我回到老家。父母看到我晒黑了,也瘦了,心疼地问这问那。

    儿子,搞研究这么辛苦,要不要考虑换个轻松点的专业妈妈担心地说。

    妈,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我向父母讲述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爸爸听了很久,最后点点头:孩子,你能这样想我们很欣慰。做人做事,有意义比有钱重要。

    春节期间,我也抽时间去看望了汶川地震中认识的一些朋友。王工程师已经调到省建设厅工作,专门负责全省的建筑抗震工作。

    小方,听说你现在专门研究抗震加固太好了!我们这边正缺这方面的人才。王工程师热情地说。

    他告诉我,震后重建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但全省还有大量既有建筑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政府办公楼等,加固任务很重。

    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成熟的施工技术。每个项目都要重新研究方案,效率很低,质量也难以保证。

    这个问题正好与我的研究方向吻合。我向王工程师介绍了我们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以及初步取得的成果。

    太好了!等你们的技术成熟了,一定要在我们这里推广应用。王工程师兴奋地说。

    这次交流让我更加明确了研究的实用价值。我们在实验室里获得的每一个数据、总结的每一条经验,都可能直接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保护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安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