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30

    秒,却刚好让我追上,这个,充满温度的冬夜。

    窗外的初雪还在下,厂房的铁皮顶传来细碎的响。我知道,当明天的太阳升起,这些雪会化成水,渗进北海街的土地,而我们的缝纫机,会在雪水滋润的土地上,种下第一株玉兰

    ——

    半朵属于过去,半朵属于未来,合起来,便是完整的,属于陈默和林晚秋的,重音年代。

    第8章:北京胡同的针脚

    data-faype=pay_tag>

    1995

    年

    12

    月的北京像块冻硬的冰糖,胡同里的糖葫芦裹着冰碴,在路灯下亮晶晶的。我踩着裂胶的皮鞋穿过寒风,灰条绒夹克裹紧林晚秋送的围巾

    ——

    她说是母亲用缝纫机边角料织的,毛线里还缠着半片玉兰刺绣的碎布。

    陈默,展销会的展位在三楼,

    林晚秋的白校服裹在羽绒服里,袖口的玉兰刺绣露在外面,父亲说,北方经销商看重实诚。

    她的钢笔在参展手册上画圈,划痕比平时深,我们带的鸭绒样品,要现场拆解。

    机械表的秒针走快

    30

    秒,表盘映出她被寒风吹红的鼻尖。知道,

    我摸了摸帆布包里的缝纫机零件,就像你补的玉兰,得把针脚亮出来。

    展销会场的暖气不足,铁架展位冻得发青。我们刚摆好样品,就有经销商凑过来:小同志,这羽绒服能抗零下三十度

    他的羊皮袄蹭到样品,眼神里全是怀疑。

    林晚秋突然掏出白手帕,垫在桌面上拆解羽绒服:您看这针脚,

    指尖划过细密的线,每英寸十二针,比国营厂多两针。

    她的钢笔在便签上画了朵玉兰,多两针,就多份暖。

    我摸着机械表后盖的刻字,父亲的话在耳边响起:针脚密了,人心就暖了。我们还有应急鸭绒的检测报告,

    我递过文件,暴雨冲过的鸭绒,晒得比普通的蓬松。

    经销商的目光落在林晚秋袖口的刺绣上:这花,能绣在领口吗

    她笑了,耳尖的红比糖葫芦的糖衣还艳:能,半朵是手艺,半朵是您,

    笔尖在便签上补全另一半玉兰,合起来,就是您胸前的花。

    胡同里的暮色来得早,展销会结束时路灯已亮。我们蹲在墙角吃烧饼,林晚秋的白手帕垫在砖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