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添了几分怅然,纵然如今任职非他所想,但此地风物人情仍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此时成行难免伤感,笑容不由得也淡了几分,道:

    “皇命在身,多有不便,此间种种,杜某多谢大家抬爱。”

    说着,又一一向众人举杯,眉眼含笑,当真是一派名士风度。

    其他人那会受这样的礼,纷纷站起身应道:“杜兄太谦虚啦!如今水镜揄扬,谁不知你的才名。”

    “是极是极!能与杜兄一叙,我们大家也跟着沾光啊!”

    众人你说我和,席间顿时热络起来。

    要说他们激动也是自然,杜牧出身高贵、文采风流,一身潇洒意气本便令人折服,这下诗文又上了后世的教材,那可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才能有的殊荣!和这样的人有一一交游,他们一个个出门腰板都挺得笔直!再说,若是小杜起了诗兴,像先前那首《寄扬州韩绰判官》一样,把他们也写在诗里,那不是也跟着名传后世了吗?

    这种好机会,不要白不要!

    席上推杯换盏,酒意正酣,帘幕后的管弦换过一回,清泠泠响在耳畔,正是饮酒的空当,歌女的声音愈发清晰起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诗……

    杜牧眼神微动,其他人已经讨论开了:“此诗听着倒是耳熟。”

    “圆转流美情致动人,堪称佳篇!”

    他们讨论着,俱是赞赏不已,其中一人忍不住扬声问到:“刚刚唱的那首诗是何人所做?”

    女子起身,隔着帘幕娉娉袅袅地行了一礼,轻声道:“此是李义山的诗作。”

    杜牧神情一凝,酒杯顿在桌上,发出沉闷的一声。

    众人正待说话,恰在此时,酒楼外的人声一下子喧嚷起来。

    “水镜!”

    “看!水镜又亮了!”

    “楚姑娘回来了!”

    ……

    这些淳朴的人们早在这一来一去地“观影”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熟悉感,每次水镜亮起竟然都有一种故人回归的感觉。

    有的乡野、市井小民甚至立时就叫来了自己的孩子。

    学诗书的机会,可不多得!

    四野城邦忽然就沸腾起来,酒楼里,大家一时也忘了杜牧刚刚的失态,提议道:

    “杜兄,水镜又至,咱们去外间看看?”

    杜牧被这一打岔也顾不得心里的别扭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