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天,被禁闭的永安侯爷便进宫面圣,向皇帝递交了罪状。

    一份是永安侯承认通过军中势力,协助启王行刺煜王之事,但坚决否认有加害皇帝的意图。若放在往常这一条罪状,就足以让永安侯府夷为平地。

    但是永安侯随之递上了第二份文书,指控庆王通过亲信,人为挖垮了江州堤坝,致使洪水灾情严重到史无前例的程度,以此打击张家和厉王。这是周显旸送给他的线索。另一条罪名则是,西麟门破,匪徒进京烧杀抢掠,皆是庆王提前布局安排,就是为了趁厉王与煜王相斗,坐收渔翁之利。这是永安侯在京中调查了几个月的结果。

    永安侯爷此举,是以庆王之事相要挟,若永安侯府未来能逃过劫难,永葆富贵便罢了,否则这样的天家丑闻揭发,皇子为了争权夺利,草菅人命,动摇的是皇族的威信,皇帝这么爱面子的人,绝对不会置之不理。

    皇帝看着这触目惊心的罪责,气愤不已。一是气庆王行此有违人伦的恶毒之事,二是气永安侯拿住了他的命脉,而他绝不能允许此事外传。

    于是永安侯安然离宫,而庆王被皇帝叫去狠狠斥责了一番。

    纵然庆王百般辩解,但永安侯与周显旸这段时间收集的罪证已经足够,而且皇帝还洞悉一切般问:“中秋那晚在京中平乱、抓捕匪徒的,到底是小荣将军还是你?你的伤究竟是怎么来的,你自己心里清楚!”

    庆王立即惊道:“父皇,荣相望背后污蔑儿臣!”

    “没有人污蔑你!小荣将军没有跟朕说过一句那晚的事,但朕不是瞎子聋子。朕的耳朵眼睛,到处都是。”

    庆王听了这话,遍体生凉。见皇帝已经确信了此事,这才不得不跪地认错,说自己为了打击厉王,才一时糊涂。皇帝气得在崇政殿里赏了庆王二十廷杖。

    由于这些事不能对外声张,因而庆王也未受到明面上的惩罚,只是皇帝立即下令,册封周显旸亲王之位,赐五珠金冠。

    长府官随着煜王完成册封礼之后,嘴就没合拢过。周显旸问他能涨多少俸禄高兴成这样?长府官笑嘻嘻道:“俸禄事小,脸面事大,以后再也不用给其他王府的长府官行礼了!”那言语间,颇为欣慰地看着周显旸,仿佛看着儿子出人头地一般。

    周显旸笑着提醒他:“遇到庆王府的人,还是要行礼的。”

    “庆王被廷杖,这可是本朝皇子头一个,可见是触怒了陛下,失了圣心的,只怕这七珠宝冠他戴不了多久啦。”

    “长府官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