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地茶马司的账,有相同,也有不同。
相同的是,都有问题!
不同的是,作假手法不同
如西宁茶马司的虚报名目,却无相应佐证;或将虚开茶引编号,藏于密密麻麻的发放记录中,去利用户部行政时,“注重头尾”的惯性,去赌户部稽核人员不细查中间名目这种作假手法,只能算低级。
更高级些的手法,还有如雅州茶马司那样,在四柱清账册上,所有数目都合理,都能对上。
但如果抛开账册条目,仔细计算,就能发现,其引目发放量,大于可销售量的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在嘉靖元年的四川雅州(今雅安)茶马司账册上,显示旧管抽分茶12000斤;新收抽分茶56000斤,购马开除59000斤,实在(结余)抽分茶2200斤。算上10的,朝廷允许的损耗率,这一数值前后对应,符合规范。
与此同时,茶引类目上,旧管茶引220道,新发茶引1200道,核销1120道,实在300道。前后数值也能对应,且这1200道新茶引,以及220道旧茶引换新补发的发放记录上,并无重号、跳号或无茶商领取签名等常见的虚增茶引情况。
但若是将这茶引页的数据,拿出来,与茶叶收支情况对比,就能明显发现,两者数据根本对不上。
旧管部分,暂且不论,毕竟这抽分茶结余,乃嘉靖元年时,茶商缴纳的茶税后,官府茶马司没有卖出剩下的部分。体现不出,茶商可售茶叶份额中的剩余情况。
可即便只看新发茶引,1200道新发茶引,对应的茶商解运量应该为二十万斤。按照“官四商六”,也就是40的实物茶叶税来计算,雅州茶马司的新收抽分茶总量应该为八万斤。
账册上,雅州茶马司却只记入了新收五万六千斤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
等查完六地茶马司的账后,天色也变得昏沉了起来。在起身,伸上一个懒腰,并准备将结果汇总到郑郎中那里前,李斌忍不住感慨地叹了一声。
都说无官不贪,这大明朝的贪腐成风,更是前世所有人公认的常态。
但李斌还是没能想到,这种,贪,居然特么的能贪到这种地步
都不用说这些动辄上万斤的茶叶到底怎么回事了,就西宁茶马司那所谓调去了甘州卫的一百匹战马。哪怕按官方茶马互市的“超低成本价”算,一匹马最少也价值48两白银。
仅这一项,便是480
相同的是,都有问题!
不同的是,作假手法不同
如西宁茶马司的虚报名目,却无相应佐证;或将虚开茶引编号,藏于密密麻麻的发放记录中,去利用户部行政时,“注重头尾”的惯性,去赌户部稽核人员不细查中间名目这种作假手法,只能算低级。
更高级些的手法,还有如雅州茶马司那样,在四柱清账册上,所有数目都合理,都能对上。
但如果抛开账册条目,仔细计算,就能发现,其引目发放量,大于可销售量的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在嘉靖元年的四川雅州(今雅安)茶马司账册上,显示旧管抽分茶12000斤;新收抽分茶56000斤,购马开除59000斤,实在(结余)抽分茶2200斤。算上10的,朝廷允许的损耗率,这一数值前后对应,符合规范。
与此同时,茶引类目上,旧管茶引220道,新发茶引1200道,核销1120道,实在300道。前后数值也能对应,且这1200道新茶引,以及220道旧茶引换新补发的发放记录上,并无重号、跳号或无茶商领取签名等常见的虚增茶引情况。
但若是将这茶引页的数据,拿出来,与茶叶收支情况对比,就能明显发现,两者数据根本对不上。
旧管部分,暂且不论,毕竟这抽分茶结余,乃嘉靖元年时,茶商缴纳的茶税后,官府茶马司没有卖出剩下的部分。体现不出,茶商可售茶叶份额中的剩余情况。
可即便只看新发茶引,1200道新发茶引,对应的茶商解运量应该为二十万斤。按照“官四商六”,也就是40的实物茶叶税来计算,雅州茶马司的新收抽分茶总量应该为八万斤。
账册上,雅州茶马司却只记入了新收五万六千斤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
等查完六地茶马司的账后,天色也变得昏沉了起来。在起身,伸上一个懒腰,并准备将结果汇总到郑郎中那里前,李斌忍不住感慨地叹了一声。
都说无官不贪,这大明朝的贪腐成风,更是前世所有人公认的常态。
但李斌还是没能想到,这种,贪,居然特么的能贪到这种地步
都不用说这些动辄上万斤的茶叶到底怎么回事了,就西宁茶马司那所谓调去了甘州卫的一百匹战马。哪怕按官方茶马互市的“超低成本价”算,一匹马最少也价值48两白银。
仅这一项,便是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