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顶从这个角度顶起预制板,但需要同时在另一边放置支撑物,防止板材滑移。我向现场的救援人员解释。

    这个方法可行吗救援队长问道。

    应该可以。我计算过力学平衡,只要操作得当,风险不大。

    在我的指导下,救援人员小心翼翼地实施了救援方案。十分钟后,老人被成功救出,虽然腿部骨折,但没有生命危险。

    谢谢你们,谢谢...老人握着我的手,眼含热泪。

    那一刻,我再次感受到了专业知识的力量。这些看似抽象的理论公式,在关键时刻能够拯救生命。

    晚上,我们专家组在临时搭建的工作帐篷里整理当天的调查数据。陈教授忽然放下手中的资料,对我说:志强,你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吗

    您是指什么

    我是说,这次地震之后,你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有什么想法

    我想了想:我希望能够专门研究建筑抗震技术,让更多的建筑能够在地震中保护人们的安全。

    陈教授点点头:很好。我们院里有一个抗震工程的研究生项目,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推荐你。

    这个提议让我很意外。能够进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读研究生,对于任何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机会。

    但是,我还有一年才本科毕业...

    没关系,你可以提前联系导师,开始准备相关的研究工作。这次地震给了我们很多研究课题,正需要有志于此的年轻人参与。

    我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这不仅是一个个人发展的机会,更是为国家建筑安全事业贡献力量的平台。

    谢谢您,陈教授。我一定会努力的。

    不用谢我,是你自己的表现赢得了这个机会。陈教授笑着说,不过,你要记住,搞科研不是为了发表论文,不是为了评职称,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让更多的人在灾难面前有生存的希望。

    那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望着帐篷外的星空,我想起了高考志愿表上填写的那一行字:土木工程。

    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只是因为觉得建房子很有趣。现在我才明白,这个专业承载的使命远比我想象的要重大。

    我们要设计的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更是人们安全感的载体;我们要计算的不仅仅是力学参数,更是生命的重量。

    第二天一早,我接到了学校导员的电话。

    志强,学校要求所有在灾区的学生尽快返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