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什么好,你才七岁,一旬归家一次。刘地主心善,选了三个陪读给他家的独苗,你年岁最小,万不可好大喜功,争强好胜出风头,知道了吗
什么叫好大喜功
就是爱炫耀,爱显摆。荀子劝学篇里说过,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刘地主让我也教教他儿子呢,包吃包住还给发钱,我难道应该藏私吗
阮娘子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阮云长:教是该教的,但要有分寸。你是去陪读,不是去抢风头的。况且我们家既无权势,也无依靠,人家愿意收你做伴读,是人家心善给口饭吃。你只用心学习,不可闯祸。
阮云长点点头:哦,我知道了,阿娘。我不会乱来的。
说罢夹了块肉放进阮娘子碗中,道:阿娘,你也吃。
阮娘子欣慰地笑了笑:阿娘知道你懂事。只要你和云升平平安安,娘就心满意足了。
夜里熄了灯,帮阮云长掖了掖被角,阮娘子翻来覆去还是睡不着。
披衣起身打算去看看院里的鸡鸭,忽地吹来一阵风,远处院子里的狗叫了一声,又不叫了。
检查好鸡舍,阮娘子回了房,坐在阮二郎专为她打的梳妆台边,发起了呆。
点了烛火,摸出一柄小铜镜,对着光细细照来。岁月还是优待她的,虽是操劳了些,却好在两个孩子都早慧懂事,并不劳心,邻里不多,贵在相处和睦互相帮衬。
正想着,却见烛火朦胧中,鬓边有极细的一丝银光,拿手拨了,竟是两三根白发,她瞪大了眼,将那白发捋出来拔了,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吹了烛火打算歇下。
朦朦胧胧间似乎有人唤她,她拼命想应一声,却怎么也醒不过来。
data-faype=pay_tag>
第二日,茶摊上来了几个官差,正是准备去南边村子镇里传公文的,和阮娘子说了几句,这才知竟是后日便会有归乡的将士到了。
后日,后日,后日便要到了。
本是件喜事,阮娘子却不知怎么的,恍惚间将手烫了下。
阮二郎今年还未有信寄到,许是想着将要归家,省些银钱。
六七年未见了。
次日官道旁的茶摊早早就收了摊,阮娘子去将上学的阮云升接回了家,给兄弟俩去镇上裁了身新衣,临到自己,却不知是鹅黄色的好,还是那湖蓝色的好。
阮云升抱着阿娘买的蜜饯果干,后头跟着咬糖葫芦的阮云长,阮云升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