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名。

    她家中原本也还算殷实,父亲做个文书小吏,因着诛连下了大狱,儿女自是被发卖到官窑。本想着到地方就找机会自尽,哪知世事难料,发卖途中落石砸死了看守的官差。一伙人死的死逃的逃,她身子弱,走出没二里地就晕了,也没人管她,是阮郎路过把她救起来了。一来二去的,就这么拜了天地成了婚。

    夫妻俩成婚后,阮郎心疼她,粗活重活从不让她沾手,连浣衣都常常趁她还未起,便自去河边洗好端回来再去做工。

    勤勤恳恳三年,攒了钱,将故去父母的院子里剩的几间房修葺好,等着再攒了钱就能交得起小娃娃的束脩了。

    忽的北风疾骤,一朝征兵。

    本也是不愿去的。

    但朝廷这些年休养生息,给出的月俸高,若是建功立业了,更是飞黄腾达。

    这一去就是六七年。

    生的两个娃娃,大的如今已交了束脩上学去了,小的七岁,也已经能帮着家里去集市上买盐卖布了。

    去岁收到阮郎的两封家书,春日里一封,立秋前后一封。

    信中说形势好,他也攒了点银钱,想归家,想娘子,想集市上那家阿婆卖的馄饨,想家里的鸡鸭小院,还说家中窗子上的竹条该换了,等他归家了再换,换竹条的边角料还能再给儿子做个精致点的小竹马。

    张婶喝完茶,喜滋滋的,转头又上了驴板车,把车上的两筐枇杷拉去集市上卖。

    待张婶走远了,阮娘子还有些愣愣的。

    几位茶客也背上行囊沿着官道走了。

    阮娘子想了想,依旧扎起袖子,将茶灶里改了小火,坐到织布机前一边织布,一边等客人。

    这茶摊当初投了三两银子,如今已挣得五两多,若是阮郎归家没个好营生,就好好经营茶摊,也免他做工太过辛苦劳累,自己识得几个字,能算帐,两人一起好好过日,和和美美就行。

    日头西下,阮娘子收了摊,从巷子里接了七岁的阮云长,又赶回自己家小院。

    阿娘,你今天看起来很高兴。阮云长狼吞虎咽吃着,桌上阿娘拿枇杷细细炖了、骨软皮烂沁透了汤汁的红烧肉。

    白白胖胖的米饭拿肉汁浇了,格外香甜。家里买不起糖,便拿枇杷和肉一起炖了,滋味也是美妙。

    阮娘子摸摸自己的脸:是吗张家婶婶说你阿爹可能要回来了。

    哦,回来就回来呗,我现在给刘地主家儿子做陪读,没他过得也挺好。阮云长瘪瘪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