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瞥见晓晓的身影,总会抽空递过去一小块刚切下的、去了皮的苹果,或者一小块揉面时揪下来的、没加糖的软面团,让晓晓在一边安静地捏着玩。有时晓晓睡着了,小小的身子蜷在板凳上,胡晓慧就会停下手里的活,轻手轻脚地把孩子抱回隔间的小床上,给她掖好被子。昏黄的灯光下,她凝视着晓晓熟睡的脸庞,布满倦容的脸上会露出一丝极淡、却极温柔的笑意,用那缠着胶布的手指,极轻地拂开晓晓额前的碎发。
日子就在这烟熏火燎、叮当作响中流淌。小店的招牌渐渐被油烟熏染出岁月的颜色,韦氏酒楼几个字却越发清晰。从最初的门可罗雀,到后来几张桌子渐渐坐满,再到门口支起几张简易的折叠桌也常常爆满。食客们口耳相传:韦老板实在,分量足;老板娘手艺好,尤其那碗汤面,汤浓面筋道,吃了浑身舒坦。
终于,我们咬牙盘下了隔壁一间空置的屋子,打通了墙壁。新店面宽敞明亮了许多,添置了几张刷着清漆的木头圆桌,后厨也请了两个帮工。胡晓慧终于不用一个人顶在前面,但她依旧守着那口最大的灶,那是酒楼的魂,颠勺的手势依旧沉稳有力,只是偶尔停下来,扶着酸痛的腰喘口气时,我能看到她眼底深重的疲惫,以及那双交叠在一起、布满新旧伤痕的手。
10
当儿子德生满月酒的请柬一张张发出去时,韦氏酒楼早已是县城里叫得上名号的好去处。新扩的店面张灯结彩,大红的灯笼从门口一直挂到街边,映得半条街都喜气洋洋。大厅里十几张圆桌铺着崭新的红桌布,早已坐得满满当当。亲朋、老客、街坊邻居,人声鼎沸,笑语喧天。空气里弥漫着菜肴的浓香、酒水的醇冽,还有那种属于兴旺之家的、热烘烘的烟火气。
我穿着崭新的藏青色夹克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抱着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儿子韦德生,脸上是长久劳作后难得一见的红光,笑容几乎咧到了耳根。我挨桌敬酒,嗓门洪亮,杯盏碰撞声、道贺声不绝于耳。胡晓慧也难得地换下了那身油污的围裙,穿着一件枣红色的新棉袄,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用一根崭新的银簪子别住。她脸上带着温婉腼腆的笑,跟在我身边,怀里抱着儿子,不时轻轻拍哄着。只是那笑容深处,依旧难掩一丝挥之不去的倦意,那是长年累月透支身体刻下的印记。她的手习惯性地拢在儿子的小包被上,指节上那些陈年的冻疮疤痕和烫伤的痕迹,在红袄子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晓晓已经长高了不少,穿着漂亮的新裙子,像只快乐的小蝴蝶,在热闹的席间穿梭。她一会儿跑到我的身边
日子就在这烟熏火燎、叮当作响中流淌。小店的招牌渐渐被油烟熏染出岁月的颜色,韦氏酒楼几个字却越发清晰。从最初的门可罗雀,到后来几张桌子渐渐坐满,再到门口支起几张简易的折叠桌也常常爆满。食客们口耳相传:韦老板实在,分量足;老板娘手艺好,尤其那碗汤面,汤浓面筋道,吃了浑身舒坦。
终于,我们咬牙盘下了隔壁一间空置的屋子,打通了墙壁。新店面宽敞明亮了许多,添置了几张刷着清漆的木头圆桌,后厨也请了两个帮工。胡晓慧终于不用一个人顶在前面,但她依旧守着那口最大的灶,那是酒楼的魂,颠勺的手势依旧沉稳有力,只是偶尔停下来,扶着酸痛的腰喘口气时,我能看到她眼底深重的疲惫,以及那双交叠在一起、布满新旧伤痕的手。
10
当儿子德生满月酒的请柬一张张发出去时,韦氏酒楼早已是县城里叫得上名号的好去处。新扩的店面张灯结彩,大红的灯笼从门口一直挂到街边,映得半条街都喜气洋洋。大厅里十几张圆桌铺着崭新的红桌布,早已坐得满满当当。亲朋、老客、街坊邻居,人声鼎沸,笑语喧天。空气里弥漫着菜肴的浓香、酒水的醇冽,还有那种属于兴旺之家的、热烘烘的烟火气。
我穿着崭新的藏青色夹克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抱着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儿子韦德生,脸上是长久劳作后难得一见的红光,笑容几乎咧到了耳根。我挨桌敬酒,嗓门洪亮,杯盏碰撞声、道贺声不绝于耳。胡晓慧也难得地换下了那身油污的围裙,穿着一件枣红色的新棉袄,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用一根崭新的银簪子别住。她脸上带着温婉腼腆的笑,跟在我身边,怀里抱着儿子,不时轻轻拍哄着。只是那笑容深处,依旧难掩一丝挥之不去的倦意,那是长年累月透支身体刻下的印记。她的手习惯性地拢在儿子的小包被上,指节上那些陈年的冻疮疤痕和烫伤的痕迹,在红袄子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晓晓已经长高了不少,穿着漂亮的新裙子,像只快乐的小蝴蝶,在热闹的席间穿梭。她一会儿跑到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