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习惯了。

    刚在学堂坐定,林婆便从后门悄悄探进头来,朝我招了招手。

    我借口更衣,随她走到僻静处。

    她从怀里掏出一块边缘烧焦的旧布,递给我,声音压得极低:这是从周祝那老虔婆的密室里找到的,应该是‘封魂图’的最后一块残片。上面的机关,你要小心。

    我接过残片,触手冰凉。

    林婆转身欲走,我清晰地听见她心底那声如释重负的叹息:这一世,我不再做帮凶。脚步声远了,我捏紧了残片,心头一凛。

    回到学堂不久,吴婶又提着个小篮子进来,说是给我送些她特制的香油,专用于绣线防霉,能让丝线更亮泽。

    我接过油瓶,一股熟悉的、极淡的药草味钻入鼻尖。

    我垂眸细看,瓶底果然用细针刻着一行小字:赎罪之礼。

    我抬头对她微微颔首,她局促地笑了笑,匆匆走了。

    我心中了然,有些人犯过错,却也并非全然没了悔改之心。

    夜深人静,我将这些年费尽心力收集到的所有绣样,连同林婆给的那块残片,小心翼翼地拼接起来。

    灯影下,一幅完整的绣帕渐渐成形。

    上面是七个女子的身影,她们手挽着手,衣袂飘飘,脚下却是寸寸断裂的锁链。

    我在绣帕背面,一针一线绣下八个字:听得到恶,也要守住善。

    几天后,霍砚的信到了,随信附来的,还有一张崭新的绣坊执照。

    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却重逾千斤:这是你的,以后谁也不能再叫你‘哑女’。

    我将信纸细细折好,连同那块封魂图的残片,一同塞进了绣帕的夹层。

    然后,我将这方绣帕,郑重地挂在了新得的绣坊门楣之上。

    清晨的风吹过,绣帕上的丝线轻轻颤动,仿佛有无数细碎的低语在耳边回响:你听见了我们,也救了我们。

    绣帕在风中微微招展,像一只素色的蝶。

    它在昭告着什么,也在等待着什么。

    我的绣坊,今日开张。

    我知道,这方绣帕,很快会引来第一个真正看懂它的人。

    第22章

    绣线牵出旧时冤

    那夜的风,果然没白吹。

    我将绣帕贴身收好,指尖在那几个绣字上轻轻摩挲——阮氏清,命主祭。

    祭品呵,谁是谁的祭品,尚未可知。

    自从那日之后,青棠镇看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