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碎
江南的梅雨季总来得缠绵。
沈清瑶坐在妆奁前,指尖抚过羊脂玉梳,镜中倒映出窗外烟柳画桥。
案头古琴泛着冷光,第七根琴弦突然绷断,发出裂帛般的声响。
她心头一跳,目光落在紫檀木匣里的青鸾玉佩上——那是母亲临终前塞进她掌心的,玉佩边缘还留着陈年血渍,像一道未愈的伤口。
小姐,老爷让您去前厅。丫
鬟碧桃的声音隔着竹帘传来。
清瑶慌忙将玉佩塞进衣襟,指尖触到内衬里藏着的半截竹简——那是兄长沈明修的《礼记》批注,她偷学了三年,竹简写满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
前厅传来男子的笑声。
清瑶屏息迈过门槛,见父亲沈砚山正与镇北将军之子周承焕对坐品茶。
周承焕腰间的和田玉连环相撞,发出清脆声响,像极了上个月在诗会上,她女扮男装替兄长赴会时,不慎遗落玉佩的声音。
清瑶,过来。
父亲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清瑶低头福身,余光瞥见案上摆着的庚帖,朱砂笔写着周沈联姻四个大字,墨迹未干,像一滩新鲜的血。
听闻沈姑娘琴艺冠绝江南,周承焕端起茶盏,在下前日得一焦尾琴,不知能否请姑娘一试
清瑶垂眸称是,指尖在琴弦上轻轻一叩。
《高山流水》的曲调刚起,却在第三句突然走调。
她看见父亲眉峰微蹙,想起三年前兄长染病,她偷偷扮作男装代兄参加族中祭典,被父亲发现后,罚跪祠堂三日,膝头至今留着淤青。
琴韵虽佳,却少了些刚健之气。
周承焕摇头,女子终究该学《女戒》,舞文弄墨终是末节。
清瑶攥紧裙角,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她想起藏在闺房暗格里的《诗经》注本,想起每月十五扮作书童去书院听学的日子,想起那个总在晨雾中背诵《离骚》的清瘦身影——顾云舟。
晚膳时,兄长沈明修将一个油纸包推到她面前:书院新来了个寒门学子,叫顾云舟,文章做得极好。这是他写的《劝学篇》,你偷偷看,别让父亲知道。
清瑶心跳加速,展开纸页,墨香混着淡淡的皂角味扑面而来。
字迹苍劲如竹,最后一句愿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被朱砂圈了又圈,像是谁胸中激荡的热血。
夜更深时,清
玉碎
江南的梅雨季总来得缠绵。
沈清瑶坐在妆奁前,指尖抚过羊脂玉梳,镜中倒映出窗外烟柳画桥。
案头古琴泛着冷光,第七根琴弦突然绷断,发出裂帛般的声响。
她心头一跳,目光落在紫檀木匣里的青鸾玉佩上——那是母亲临终前塞进她掌心的,玉佩边缘还留着陈年血渍,像一道未愈的伤口。
小姐,老爷让您去前厅。丫
鬟碧桃的声音隔着竹帘传来。
清瑶慌忙将玉佩塞进衣襟,指尖触到内衬里藏着的半截竹简——那是兄长沈明修的《礼记》批注,她偷学了三年,竹简写满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
前厅传来男子的笑声。
清瑶屏息迈过门槛,见父亲沈砚山正与镇北将军之子周承焕对坐品茶。
周承焕腰间的和田玉连环相撞,发出清脆声响,像极了上个月在诗会上,她女扮男装替兄长赴会时,不慎遗落玉佩的声音。
清瑶,过来。
父亲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清瑶低头福身,余光瞥见案上摆着的庚帖,朱砂笔写着周沈联姻四个大字,墨迹未干,像一滩新鲜的血。
听闻沈姑娘琴艺冠绝江南,周承焕端起茶盏,在下前日得一焦尾琴,不知能否请姑娘一试
清瑶垂眸称是,指尖在琴弦上轻轻一叩。
《高山流水》的曲调刚起,却在第三句突然走调。
她看见父亲眉峰微蹙,想起三年前兄长染病,她偷偷扮作男装代兄参加族中祭典,被父亲发现后,罚跪祠堂三日,膝头至今留着淤青。
琴韵虽佳,却少了些刚健之气。
周承焕摇头,女子终究该学《女戒》,舞文弄墨终是末节。
清瑶攥紧裙角,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她想起藏在闺房暗格里的《诗经》注本,想起每月十五扮作书童去书院听学的日子,想起那个总在晨雾中背诵《离骚》的清瘦身影——顾云舟。
晚膳时,兄长沈明修将一个油纸包推到她面前:书院新来了个寒门学子,叫顾云舟,文章做得极好。这是他写的《劝学篇》,你偷偷看,别让父亲知道。
清瑶心跳加速,展开纸页,墨香混着淡淡的皂角味扑面而来。
字迹苍劲如竹,最后一句愿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被朱砂圈了又圈,像是谁胸中激荡的热血。
夜更深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