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们疯了。

    我们非常理性。你是第三期样本——样本编号R-03。在你之前,我们还有两位参与者,他们的观测周期都在两个月内结束,但你很特殊。

    林遥退后一步。

    你适应得很快,起初我们在你房间里动了摆件、改动了窗帘——你几乎无感。我们提升干预级别,在你不在时进入房间,移动物品。你还是没有明确察觉。

    我们派出‘邻居’与你偶遇,你没有交流;我们制造‘警方来访’,你有了怀疑;我们设下对面摄像头,你开始行动。

    赵先生微笑,像在回顾一个得意作品的过程:

    然后你开始反监控,试图联系我们曾控制的房东账号、报警、检查硬盘、进入本栋501房间——这比我们原计划整整提前了22天。

    林遥忽然哑声笑了:你在夸我

    不,我在为你庆祝:你成为我们计划中第一个主动‘揭幕’的观察对象。你不是受害者——你是现象本身。

    林遥走到客厅,站在那堆照片前,轻声问:

    你们为什么选我

    你登录过一个问卷网站,曾参与过我们团队的匿名调查,系统评估你在孤独性、居住稳定性、社交频率、情绪反应曲线中,具有极高的可控性与可激发性。

    换句话说——你适合被选中。

    林遥愣了几秒,猛地想起:是三个月前她无聊时在公众号上填过一份城市孤独感测试。

    原来那就是选中她的入口。

    她盯着他:你们想要什么

    赵先生看着她,语气异常温柔:

    我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你的反应数据、觉察曲线、心智抵抗记录……你已经‘完成实验’了。

    林遥头皮一紧:然后呢

    他像老师讲课结束般,平静说:接下来,只是签署一个‘封闭期协议’,你将离开南竹小区,回到正常生活——就像你从未来过这里。

    你以为我会同意

    赵先生轻轻一笑:不,你会同意的。因为你已经知道了一切。

    林遥看着那些照片、监控、数据、便签、假警察——她忽然意识到:

    自己无法证明这一切。

    如果她报警,他们会消除证据;如果她发帖揭露,会被说是幻想;她甚至无法让一个正常人相信,自己经历的现实,不是精神错乱。

    她的生活,已经被写进了他们的报告。

    她的存在方式,已经被量化成曲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