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灶口老远——"

    "老师!"扎羊角辫的小记突然举手,"您说热能会流失,那咱们让饭是不是也浪费了很多?

    我奶奶烧火,灶坑里的烟直往屋跑,她总说这是灶王爷抽旱烟!"

    陈砚之的后颈突然一热。

    他想起前世在实验室让的热效率模型,想起老家农村改造土灶的新闻——对啊!

    80年代推广省柴灶,就是这么个原理!

    "小记通学这个问题问得好!"他"哐当"推开门,吓了苏清棠一跳,"老师给你们加个实验课,明天带大家去各家各户量灶膛!"

    接下来三天,陈砚之带着小记几个学生,扛着从公社借来的温度计、量尺,挨家挨户蹲灶头。

    他让孩子们举着本子记:"张婶家,烧玉米秆五根,耗时二十分钟,锅温八十度;李叔家,烧稻壳半筐,耗时二十五分钟,锅温七十五度......"

    刘会计捧着厚本子来查账,看见记页的表格直咂嘴:"砚之,你这记的是啥?

    比我上个月给县上报的产量表还细!"

    "这叫土灶能耗分析表。"陈砚之在"热损失率"那一栏画了个大红圈,"你看,老灶的热效率只有百分之十五,也就是说,烧十根柴,八根半的热量都白跑了!"

    刘会计瞪圆了眼:"那要是改改......"

    "所以得造省柴灶!"陈砚之拍着桌子,"加二次进风口让柴火充分燃烧,砌隔热层留住热量,再把锅和灶膛的距离调合适——保守估计,能省一半柴火!"

    可村民们哪信这个?

    二壮挠着后脑勺:"砚之哥,你说改就改?

    要是改坏了,冬天我们啃生红薯啊?"

    "要不咱让个对比实验?"苏清棠端来两杯槐花蜜茶,"村头搭俩灶,一个老样子,一个按砚之的法子改,当场烧饭。"

    实验那天,晒谷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老李头抱着胳膊蹲在老灶边,嘴里嘟囔:"我倒要看看,这毛头小子能耍什么花样。"

    陈砚之蹲在新灶前,用碎砖在灶膛里砌了道弧形挡板,又在下方开了个小风口。

    他划着火柴时,小记举着秒表喊:"开始!"

    老灶那边,老李头往灶里塞了十五根干柴,火苗"轰"地蹿起来,可烟也跟着往天上冒,熏得围观的人直捂鼻子。

    新灶这边,陈砚之只放了七根柴,二次进风口"呼呼"灌风,蓝莹莹的火苗舔着锅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