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最高。

    是的。现在,我们需要分析‘拾获者’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我哥看着我,眼神锐利。

    假设一个人,在图书馆这种环境下,捡到了一个看起来有些分量的帆布袋。他她会怎么做

    呃……打开看看

    正确。打开后,看到一本精美的画集和一叠手稿。他她会怎么想

    可能会觉得失主很着急

    一部分人会这样想。这类人,我们称之为‘责任心驱动型’。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寻找失主,或者将物品交给图书馆管理员或失物招领处。

    他指了指楼梯口的方向:你去问过管理员和失物招领处了吗

    我沮丧地摇头:问过了,都说没有收到。

    意料之中。他并不意外,这意味着‘责任心驱动型’的可能性降低,或者,拾获者还没来得及送过去。但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后者的可能性也在降低。

    那……还有什么类型

    ‘价值判断型’。他继续说,这类人会评估物品的价值。如果他们觉得画集很值钱,可能会产生贪念。但如前所述,变现难度大。如果他们觉得这些东西不值钱,或者处理起来很麻烦……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我。

    会怎么样我追问。

    可能会选择最省事的方式处理掉。

    处理掉!我惊呼,扔了!

    有可能。他点点头,比如,随手丢进垃圾桶,或者塞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

    我的心又沉了下去。

    还有一种,‘环境干扰型’。他补充道,拾获者本来打算处理,但中途被其他事情打断,或者暂时改变了主意,将物品临时放置在了某个地方。

    我的天,这也太复杂了。

    所以呢我感觉脑子已经不够用了,我们到底该去哪里找

    他没回答,而是拿出手机,调出了华夏大学的校园地图。

    然后,他开始在地图上用手指指点点,嘴里念念有词。

    图书馆三楼是主要‘案发区域’。拾获者离开图书馆的可能路径有两条主通道,三个消防通道。

    拾获者的身份,大概率是学生。活动范围主要在教学区、宿舍区、食堂。

    基于‘价值判断’和‘环境干扰’模型,潜在的‘抛弃点’或‘临时存放点’应该具备以下特征:一,相对隐蔽;二,方便丢弃或放置;三,位于拾获者日常动线的合理范围内。

    他一边说,一边在手机地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