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闻着空气里淡淡的豆腥气。

    去江南吧。我说,找个安静的小城,听说那边日子好过。

    行!柳扶烟爽快地应下,等开春,水路好走了,咱们就走!

    开春后,我们跟着燕七的船队,一路南下。

    没有惊动任何人。

    柳扶烟用她高超的易容术,稍微改动了我的眉眼轮廓。皮肤因为久病和刻意少晒太阳,透着一种不健康的苍白。加上腿脚还有些微跛,任谁也不会把这个瘦弱苍白的女子,和曾经京城里那位明艳张扬的王妃联系起来。

    我们在一个叫临安的小城落了脚。

    临安不大,但很富庶,河道纵横,处处透着水乡的温润。

    我用柳扶烟帮我变卖最后一点首饰的钱,在一条不算太热闹的后街巷子里,盘下了一个小小的铺面。

    铺面不大,前店后屋,带着一个小小的天井。

    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知味斋。

    卖什么呢

    我想了很久。

    王府三年,锦衣玉食,山珍海味都尝遍了。可午夜梦回,或者被江烬冷落独自一人时,最想的,竟是小时候娘亲在冬日里给我做的一碗热腾腾的梅花酪。

    用当季的新米细细磨浆,滤得极细,小火慢熬成浓稠的米糊。再调入捣碎的梅花瓣和一点点蜂蜜,盛在粗瓷碗里,撒上几粒炒香的黑芝麻。

    米香混合着梅花清冽的冷香,又暖又甜,能一直熨帖到心里。

    这手艺,我娘只教过我。

    王府里没人知道。

    柳扶烟尝了我试做的第一碗,眼睛都亮了:阿微!这味道!绝了!就在临安卖这个!准行!

    于是,知味斋的招牌下,只卖一样东西:梅花酪。

    生意比预想的要好。

    江南人嗜甜,又爱风雅。这带着梅花清香的甜糯小食,很快就吸引了不少街坊和路过的客人。

    我每日天不亮就起来磨米浆,滤浆,熬煮。熬煮的火候是关键,大了会糊底,小了香味出不来。我就守在灶台边,拿着长柄木勺,一遍一遍耐心地搅动。

    空气里弥漫开米香和梅香。

    小小的铺子,渐渐有了烟火气,有了人气。

    日子像门前流淌的河水,平静,安稳。

    腿伤在江南温润的气候里慢慢养好了,只留下一点点难以察觉的跛,不细看看不出来。

    我学会了跟街坊邻居打招呼,学会了讨价还价,学会了在雨天把铺子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