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因缘时,心迷而不能识破,还说登上了圣境,造成如此大妄语,当堕入无间地狱。你们应当依照如来的说法,在我灭度后的末世中传示如来的这个法义,使广大的众生开悟,使众生们不被天魔占得便宜,保护持守正确的修行之路,从而成就无上觉道。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陰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陰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陰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那些善男子修行正等正觉正持三摩提,他们的受蕴已经绝尽,虽然还没有达到完全漏尽,但他们的心却能够离开自己的形体,如同鸟离开鸟笼一样,有一定的修行成就,这时以自己的凡俗之身,经历著菩萨六十圣位境界,得意自在地感受自己的身体随意无碍地往来于这些境界之中。就像熟睡中的人说梦语,其人虽然深然不觉知,但他的话已成为音韵句式,使没有睡著的人完全懂得他的梦语,这名叫想蕴境地。在些境地中如果游动的念想绝尽,浮想消除,心体妙明觉悟,如同洗去尘垢一样,这时对自己一世的经历便能够从生到死,从头至尾地圆照无余,这叫做想蕴尽。那么,这样的修行者就能够超越烦恼浊垢,观察这等情形的根由,根本上还是融通妄想所造成的。
阿难。彼善男子受陰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阿难,那些善男子在修行中,受蕴已达虚妙,不遭遇邪想邪虑,心体圆定生慧,即入三摩地正定之中,但是若心体爱恋如此圆融灵明境像,便会为了锐利他如此精妙的思维而贪求巧善之智。这时天魔便趁这个方便时机,飞精附人,将魔灵附于这人身上,为其讲经说法。这个人不察觉是魔附身,反而自称修得了无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陰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陰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陰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那些善男子修行正等正觉正持三摩提,他们的受蕴已经绝尽,虽然还没有达到完全漏尽,但他们的心却能够离开自己的形体,如同鸟离开鸟笼一样,有一定的修行成就,这时以自己的凡俗之身,经历著菩萨六十圣位境界,得意自在地感受自己的身体随意无碍地往来于这些境界之中。就像熟睡中的人说梦语,其人虽然深然不觉知,但他的话已成为音韵句式,使没有睡著的人完全懂得他的梦语,这名叫想蕴境地。在些境地中如果游动的念想绝尽,浮想消除,心体妙明觉悟,如同洗去尘垢一样,这时对自己一世的经历便能够从生到死,从头至尾地圆照无余,这叫做想蕴尽。那么,这样的修行者就能够超越烦恼浊垢,观察这等情形的根由,根本上还是融通妄想所造成的。
阿难。彼善男子受陰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阿难,那些善男子在修行中,受蕴已达虚妙,不遭遇邪想邪虑,心体圆定生慧,即入三摩地正定之中,但是若心体爱恋如此圆融灵明境像,便会为了锐利他如此精妙的思维而贪求巧善之智。这时天魔便趁这个方便时机,飞精附人,将魔灵附于这人身上,为其讲经说法。这个人不察觉是魔附身,反而自称修得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