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生命循环”说,接受儒家的“历史循环”说。“元”是初始,“完”是结束,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时间概念,它们在马桥人的发音完全统一,在书写上常常混淆。这也暗示了一种圆环型的时间观。相反,在现代城市里,我们更多地感到时间是一条直线,昨天是脚踏车,今天是摩托车,明天是汽车,这是不能回头的,一直在进步。
崔卫平:其实不光是马桥人,我们自己也都有对时间各自的把握,回头看,有些时间是有意义的,有些时间则毫无意义,时间并不像它表面上呈现给你的那个模样。你在书中说了一句非常像现象学经典的话:“时间只是感知力的猎物。”
韩少功:时间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时间,因此也就是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所以我们很难说植物人有时间,虽然他还没有死。
崔卫平: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时间,看人生,我们就可以从时间中获得解放,摆脱它一分一秒的压力,并且从时间中解放出来的,不仅仅是我们,还包括所有的事物,包括你那些描写对象。你“企图雄心勃勃地给马桥的每一件东西立传”,你说:“起码,我应该写一棵树。在我的想象里,马桥不应该没有一棵大树,我必须让一棵树,不,两棵吧——让两棵大树在我的稿纸上生长,并立在马桥下村罗伯家的后坡上。”这样的表述读起来既迷人又令人困惑,有不只一种的互相缠绕在内,我指的是你“编撰者序”中谈到的“语言与事实”之间的缠绕。到底是树顺着你的笔尖一直长到了罗伯家的后坡上,还是罗伯家后坡上的树一不小心长到了你的稿纸上呢?而且从此就在稿纸上继续生长,期望着与罗伯家后坡上的树在另外一个时空里重新相逢?请谈谈你所理解的“语言与事实”的关系这个永远令人头痛的问题。
韩少功:语言与事实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游戏,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游戏。小说的长与短,成与败,都在这里。严格地说,任何事实用语言来描述之后,就已经离开了事实。事实到底在何处?你可以逼近,但没办法最终抵达。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没有“事实”,而只有对事实的表达。或者说,各种对事实的表达,也就是我们能够有的“事实”。长在稿纸上的树,就是小说家眼里实际上有的树。皮兰德娄让他的剧中人物寻找他们的作者,语言界面与事实界面给打通了。
崔卫平:对于虚构的小说来说,事实本身甚至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谈话,借此可以打开不同的人身上不同的侧面。
韩少功:对,很多时候
崔卫平:其实不光是马桥人,我们自己也都有对时间各自的把握,回头看,有些时间是有意义的,有些时间则毫无意义,时间并不像它表面上呈现给你的那个模样。你在书中说了一句非常像现象学经典的话:“时间只是感知力的猎物。”
韩少功:时间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时间,因此也就是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所以我们很难说植物人有时间,虽然他还没有死。
崔卫平: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时间,看人生,我们就可以从时间中获得解放,摆脱它一分一秒的压力,并且从时间中解放出来的,不仅仅是我们,还包括所有的事物,包括你那些描写对象。你“企图雄心勃勃地给马桥的每一件东西立传”,你说:“起码,我应该写一棵树。在我的想象里,马桥不应该没有一棵大树,我必须让一棵树,不,两棵吧——让两棵大树在我的稿纸上生长,并立在马桥下村罗伯家的后坡上。”这样的表述读起来既迷人又令人困惑,有不只一种的互相缠绕在内,我指的是你“编撰者序”中谈到的“语言与事实”之间的缠绕。到底是树顺着你的笔尖一直长到了罗伯家的后坡上,还是罗伯家后坡上的树一不小心长到了你的稿纸上呢?而且从此就在稿纸上继续生长,期望着与罗伯家后坡上的树在另外一个时空里重新相逢?请谈谈你所理解的“语言与事实”的关系这个永远令人头痛的问题。
韩少功:语言与事实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游戏,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游戏。小说的长与短,成与败,都在这里。严格地说,任何事实用语言来描述之后,就已经离开了事实。事实到底在何处?你可以逼近,但没办法最终抵达。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没有“事实”,而只有对事实的表达。或者说,各种对事实的表达,也就是我们能够有的“事实”。长在稿纸上的树,就是小说家眼里实际上有的树。皮兰德娄让他的剧中人物寻找他们的作者,语言界面与事实界面给打通了。
崔卫平:对于虚构的小说来说,事实本身甚至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谈话,借此可以打开不同的人身上不同的侧面。
韩少功:对,很多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