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的场所,因此留下的印象很深……

    第一次相遇

    这是一个混乱的年月。

    江青在全国推广小靳庄经验,要肚子都填不饱的农民赛诗,赛歌,赛唱样板戏。这个政治游戏一时风行全国农村。赛不赛诗,唱不唱样板戏,学不学小靳庄经验,拿当时最流行的话说,就是一个“路线问题”。许多县为了“紧跟形势”,纷纷派出专人去天津的小靳庄参观学习。参观大寨,参观小靳庄,在当时已成为一种相当时髦的行为。有些穷得一个劳动日只值几分钱的队,也要拿出一笔经费让他们的大队书记去朝拜这两个圣地。

    学习小靳庄的活动一开始,报纸的报道照例要立刻在版面上反映出来,而且无疑应该是这一时期报道的重点。总编辑召开了紧急会议,让各部立即下去采访。我们家乡所在地区属于革命老区,在这些政治运动中照例被列为重点报道地区。我也被临时抽到了这一报道班子,和一群记者来到我们地区。

    到地区革委会政工组了解了一些一般情况,这个记者组就分头下到了各县。

    我和另一名记者来到了我们县。据地区政工组负责人讲,我们县这方面的工作是全地区的“样板”。

    县政工组得知我们是来采访这方面活动的,当天下午就在县礼堂举行了县级各单位学习小靳庄赛诗会。在这个闹哄哄的赛诗会上,一群一群的人轮流上台,又唱又叫。有一个县革委会的副主任也自告奋勇上台念了他自己胡诌的一首“诗”。县政工组长竟然和他老婆一块上台唱样板戏,他扮李玉和,他老婆扮个李铁梅,当他老婆叫他“爹”时,台下的人笑得几乎发了疯。

    我坐在“贵宾席”上,痛苦得如坐针毡。一切都目不忍睹。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专为我们两个人安排的。尊贵的人啊,已经被糟蹋成这个样子了!

    我的同行却是个响当当的“革命派”。他在这样的场所里十分活跃。他拿出记者的派头,举着带闪光灯的照相机,在台上台下忙得不亦乐乎。我尽管反感所有这一切,但只能把一切烦恼埋在心头。我是个渺小的人物,没勇气公然去反抗这类东西;我只是还没有丧失正常人的感觉罢了。

    当天晚上,我在县副食公司工作的一个同学请我到他家吃饭。他是我中学的同学,我们一直是很要好的朋友,他现在已是副食公司革委会的副主任了。

    在饭桌上,我的同学首先攻击了我一番:“你们这些人,真是些厚脸皮的吹鼓手。今天可以骂自己的昨天,明天又可以骂自己的今天,自己经常打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