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更有难处的同学。此外,他自己对农村的感情要比其他同学深厚——他从小就跟外祖父外祖母在乡下生活,直到上高中那年两位老人家先后病殁了,他才来到省城当印刷工人的父母亲身边,因此他习惯而且也喜欢农村生活。虽然他也想回城市去找一个他更愿意干的工作,但在农村多呆一年两年也并不就像有些人那样苦恼。拿马平的话说,他基本上是个“土包子”。他承认这一点。要不,他这么大个人了,怎还不敢向一个他所喜欢的女孩子表示自己的爱情呢?

    留下的他们四个人,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磨擦,有政治上的,有学术上的,也有生活上的。苏莹在大队的菜园种菜,他在一队当饲养员。马平声称“腰上有毛病”,一年四季不上山,只给四个人做做饭,挣个半劳力工分。至于江风,一年中几乎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在外面开各种各样的会议。

    这天,江风从地区开会回来,吃饭时给三个组员布置:一人写一篇“欢呼镇压天安门广场反革命事件”的文章,说要贴在公路边的黑板报上。他说事件已经过了几个月了,他们知青小组还没对这件事公开表态呢。他检査说他的“路线觉悟低”;虽然他个人认识是明确的,但没发动组里的另外三个人做一些工作,现在要“补课”。

    “我不写。”苏莹第一个说。

    “为什么?”江风问。

    “原因你都知道。”她回答。

    “我看你不要自己给自己记这号政治账吧!”江风很不高兴。接着,他转过头说:“启迪,你不是爱写诗?你就给咱来一首诗!”

    苏莹瞥了他一眼。其实用不着瞥这一眼,他早就准备好了对答的话。

    他说:“我还能写诗?我能写诗的话,早把诗贴到天安门广场了!你瞪什么眼?你把我镇压了!”

    “吃饭!”马平向来对这种政治上的争吵不感兴趣,铁勺在锅沿上一磕,喊叫道。

    “你也得写!”有些愤慨的江风转而对马平说。

    “我写?我写。你拿张报纸来,我给你抄几段子。”马平漫不经心地回答。

    四个人谁也不说什么了,各吃各的饭。他们就是这样,说吵就吵,说停就停。因为争吵的双方都知道:就是吵上三天三夜,谁也不会说服谁的。

    午饭后,江风硬把马平拉上到小学校写“专栏文章”去了。

    小院很静。杨启迪独自在院角的那棵老槐树下转圈圈。阳光灼热极了,一川道的白杨树上,知了争先恐后地聒噪着,弄得他心里十分烦乱。其实,也不是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