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我连忙道谢,跟着他们就进了镇子。少爷还学习雷峰好榜样,帮那个老教授拎东西。

    镇上的人大多数都是靠打涝黄河泥沙为生,穿着和解放前几乎没有两样,平时小古镇安静祥和,很少有陌生人光顾,我们的到来,使得这里的人都觉得诧异,很多人都在路上投以我们奇怪的目光,甚至有个几岁数大的小孩子在我们后面跟着,一如我们在北京接头绕着洋人一样。

    镇里没有酒店也没有宾馆,走了一段,看到一政府招待所,和这地方一比,我在南宫边上住的那地方就是希尔顿大酒店了。

    药商说,这里本来当地地主的木结构小筒子楼,是这里唯一使用了一些砖头的建筑,“文革”的时候地主给搞死了,就空了出来。

    这筒子楼一直给镇里放杂物,三年前他有一外地打工的人赚了钱回来,给承包了做招待所,因为全镇就一家,虽然破烂,但是生意还行,你不睡这里,就得睡大街。

    少爷一听,就乐了,轻声对我道:“敢情这地方是一古宅啊,老许,你看看这里,有没有古董,咱们都给收了去得。”

    我拍了他一下,让他嘴巴管利索了,那年代收古董在外不能叫收古董的,那得叫收破烂的,说收古董,这价钱就压不下去,而且这和四旧扯上关系了,虽然现在没事情了,但是别人听了心里还是会觉得不舒服。

    招待所里有食堂,你住就管你吃,我一看这挺好,省饭钱了,就定了一间房。

    招待所只有两个服务员,招呼我们的是一中年人,叫老蔡,和几个药商似乎熟悉,一见面就打招呼,人很热情,还帮我拿东西,问我们是哪里来的,来这里有什么项目。

    我和他说我们是收破烂的,他也不知道懂不懂这暗话,把我们安顿好之后,就请我们去食堂吃饭。晚饭是大米饭加黄花菜和一盘子鸡蛋。味道还不错。我看这老蔡挺会侃,于是问他,这里下面还有几个村?又拿出那火车票,问那电话号码,知不知道这是哪儿的?

    那老蔡拿着那火车票看了看,皱眉头道:“这号码是黄沙工地渡头那儿,你们是找人吗?黄沙工地在山那头,离镇上很远,现在黄河枯水,还没开工呢,那班人放假了,都在自己村里,十里八乡的,要找人就不好找了。”

    我嗯了一声,道:“工地上有人值班吗?我找值班的人问问,他们一起干活,总应该知道同事住在那里。”这里的村子都不大,其实只要知道是哪个村,包准能找得到。

    老蔡道:“没有,工地上没人值班,值什么班啊?那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