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的不伦瑞克级装甲战列舰“不伦瑞克”号和“黑森”号、1904年下水的德意志级装甲战列舰“汉诺威”号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它们在无畏舰出现后就已落伍,一战末期更是全部转入预备役。战争结束已有10年,它们却扮演起德国海军主力舰的角色,这样的情景不能不叫人唏嘘不已。

    这时候,张海诺不由得怀念起他曾经服役并且一直为之骄傲的“塞德利茨”号,那是一战时期交战双方最一流的战列巡洋舰之一,将近3万吨的庞大身躯配着10门280毫米重炮,在全速巡航时威风凛凛,出色的水密设计让它从英国人暴风骤雨般的炮火下奇迹般傲然归航,而同在日德兰海战中,德意志级装甲战列舰“波美拉尼亚”号只中了一枚鱼雷就告以沉没!

    稍稍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列队于战舰甲板和舷侧的海军官兵们军容整齐、士气高昂,他们年轻的面容和这四艘服役超过20年的老家伙形成了鲜明对比。

    紧随四艘装甲战列舰之后的,是两艘一战之前建成服役的轻巡洋舰,它们陈旧设计早已不能适应现代海战的需求,如今在德国海军中更多的是充当训练舰使用——它们甚至没有像那些装甲战列舰一样进行现代化改装!

    接下来出现在众人视线中的鱼雷艇编队,总算让人嗅到了一些新鲜的气息:它们舰体崭新且具有流畅的线条,尖锐的舰首劈波斩浪,高速运转的螺旋桨则激起大片白花花的水痕,海军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因为《凡尔赛和约》的缘故,德国海军既不能保留也不能建造从前的驱逐舰和大型雷击舰,但小型鱼雷艇则不在限制之列,因此在整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鱼雷艇是德国海军建造最多也是发展最快的一种舰型。

    阅舰式的最后,几艘半武装的辅助舰船缓缓通过这一海域,接下来,演习正式开始。

    以德国海军目前的实力和战略,近海防御被放在了首位,这一次演习也是以此为指导思想。在持续两天的演习中,三艘旧式战列舰扮演“入侵者”,防守方的鱼雷艇编队则在本方旗舰的指引下展开反击。这样的演练在战术上倒没有太大的新奇之处,尽管这些装甲战列舰在1923至1926年之间先后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但改装的主要目的在于升级观测通讯以及动力伞设备,包括更换适应现代海战的高大舰桥和新式测距仪、更换锅炉和轮机系统,德意志级装甲战列舰从前的三座烟囱改为如今的两座,而武器装备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动——它们过于陈旧的整体设计实在缺乏改进的余地,因此火力密度的不足仍是它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