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些议员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有关沿海走私和海盗情况的调查报告,并以此为契机强烈建议海军部增购近海快艇和巡逻舰以加强对沿海的防卫力度。巴西海军最终决定从本年度海军预算中拨出一部分用于购买一批60吨级的近海巡逻艇和4艘200吨级近海炮舰,被允许参与竞标的共有4家造船厂:施奈德造船厂和圣安迪亚造船厂是巴西本土最大的两家造船厂,英国的皇家阿姆斯特朗造船厂曾为巴西建造无畏战列舰“米拉斯.吉拉斯”号,美国的纽约海军造船厂则是美国东海岸首屈一指的军用造船厂。

    尽管除圣安迪亚之外的两个对手可谓是实力强劲,但张海诺并不发怵,他的主要信心并不来源于新近结交的那些达官贵人——阿姆斯特朗和纽约海军造船厂长期在里约热内卢派驻专员,他们和巴西上层的关系也不差。作为在巴西本土注册和经营的企业,施奈德造船厂拥有天时地利之便:主要原料均来自于巴西本土,建造成本相对低廉,加上那些来自于德国各个造船厂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在一战期间就有为德国建造汽艇和鱼雷快艇的丰富经验,他们很快就为60吨级近海巡逻舰和200吨级炮舰各设计出了两套优秀的备选方案。

    最后的竞标于1926年7月10日进行,不出意料,阿姆斯特朗和纽约海军造船厂都采用了一战时期相对成熟的设计,而施奈德造船厂的方案在成本、性能以及建造工期上都占有相当的优势,且完工后无需越洋运输即可入役。至于圣安迪亚造船厂的方案,张海诺手下的专家看了都连连摇头。

    巴西海军舰船装备部于两周后宣布了最后的竞标结果:施奈德造船厂获得了6艘近海巡逻舰和2艘近海炮舰的订单,英国的皇家阿姆斯特朗造船厂获准建造剩余4艘近海巡逻舰和1艘近海炮舰——这显然是考虑到该造船厂长期与巴西海军合作的关系。

    巴西海军的第一批订单,施奈德造船厂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张海诺抽调了20多名专家和技术骨干以及一大批来自德国的熟练船工加入这个项目,并仿照美国造船厂采用标准模块生产方式——这有利于大幅提高舰船的建造速度,将来还可利用这种技术在潜艇建造上实行分段建造、集中组装的模式,德国和苏联在二战历史上都曾成功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只可惜德国当时处于盟军的猛烈轰炸之下,潜艇产量最终也没能提上去。

    尽管巴西海军只下了“6+2”的订单,但施奈德造船厂向皇家制铁厂订购了足以建造10艘近海巡逻艇和5艘近海炮舰的零部件——这看似一次赌博,但造船厂的决策者却是在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