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天才”的赞美,但年轻人的思维总是很活跃,正好他在关键问题上卡壳,听听其他人的想法或许能有启发。

    很准时的敲门声响起,劳伦斯说声“请进”后,他见到了这位人才。

    来人很年轻,也就是二十出头的模样,身上有些东西方混血的特征,与他握手交谈时不卑不亢,言谈举止也特别规范,估计家庭很重视礼仪教育……杨永诚给劳伦斯的第一印象很不错。

    不过劳伦斯想要杀一杀年轻人的威风,自信是好事,过度就成了骄傲。

    李晨不解导师为何开口就来最难的,但惊奇的是,杨永诚平静的针对他提出的难点进行讨论……他的语气更像是在讲解,劳伦斯从一开始的皱眉,到后面的吃惊,表情的变化完全被李晨看在眼里。

    杨永诚侃侃而谈:“无论是联动程序编程还是喷头的精度,随着时间的发展,迟早会提高,但制约技术推广的难点就在材料身上,材料粉末的要求、供应,再有材料的成本问题,这才是关键。”

    劳伦斯很赞同:“有无数机构在钻研技术,但材料供应一直在拖后腿。”

    几句说到心坎的话,让劳伦斯收起了轻视,正如李晨讲过的,他确实是一名不被年龄制约的天才。

    交谈持续到中午,约定下午继续。

    离开办公室后,李晨很惊奇:“你刚才出人预料,竟然还跳到人工智能领域,我几乎是一知半解,真神奇!”

    杨永诚笑着:“我个人涉猎的领域比较多,加上我想得多,所以……”

    李晨能理解:“mit从来都不缺天才,但你是我见过最令人佩服的。你知道吗?劳伦斯下午是有工作的,但他竟然推掉了,可见你在他心中的分量。你不是缺少机会吗,或许他可以给你。”

    杨永诚说:“希望吧!”

    ……

    下午杨永诚继续和劳伦斯博士聊天,李晨旁听,他还特地拿了本子在记录,已经完全将自己当做一名学生。到后面,劳伦斯也拉下老脸,拿着笔记了一些关键,当然是征得杨永诚的允许的。

    劳伦斯通过这一番交谈,困扰自己几个月的问题已经畅通,真是神奇的少年,如果他是自己的学生……他将这种念头赶跑。现状是杨永诚翘着二郎腿讲话,他们两个聆听记录,自己才是学生。

    聊到后面,劳伦斯继续邀请杨永诚第二天的见面,这次杨永诚拒绝了:“真抱歉,劳伦斯博士,我来这里还有别的计划,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我能停留的时间有限,我必须珍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