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你若是喜欢吃,改明儿到我府里吃个够。”

    “我正好要去看看嘉彦,好几天不见,不知他是不是又长大了?”

    婴幼儿一天一个模样,谈起儿子,蒋文峥越发温和,“是长胖了些。”

    兄弟二人入座,围绕嘉彦说了些家常话,待孟渔吃了两碗凉羹,却迟迟不见今夜宴食的另一主角登场,频频地看向大门的方向。

    蒋文峥笑言,“吏部事务繁多,至景耽搁了些时辰,应当快到了。”

    孟渔心思被看透,不大好意思地笑笑,“我没问他。”

    蒋文峥不拆穿他的口是心非,见他又想拿勺子,抬手拦了下,“美食虽好,但莲藕性寒,不可多贪。”

    孟渔听话地放下了手,喝了口凉水润喉。

    蒋文峥提起傅至景,就不得不讲两年多前的一桩往事。

    那会儿孟渔认祖归宗不到三个月,冬去春来,迎来新一届的科举。

    傅至景自幼天资过人,书法、文章、体貌、谈吐皆出类拔萃,是宜县私塾里老学究挂在嘴边的得意门生,是同窗好友们奉为楷模的卓越学子,十二岁过府县童试,成为方圆百里最年幼的生员,十七岁参加乡试,一举拿下经魁,此乃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景,连宜县的县令都亲自登门拜访,祝贺其中举。

    傅家设宴款待乡亲,鞭炮响了一整天,街头看相的先生说傅至景有状元之貌,来日科考定当榜上有名。

    孟渔时时刻刻记着这话。

    二月末,春雨绵绵,三年一次的科举来临,考生如雨后春笋般汇聚在贡院门前。

    依照大衡律例,科考共两天一夜,考生需执布政使例文、乡试文书、公据和路引证明身份,提前一天进入贡院候考。

    傅至景在贡院里大展身手,孟渔在府里坐立难安,特地去了号称最为灵验的寺庙祭拜,求文曲星保佑傅至景高中,还求了签。

    第一支的签文一看就不是什么好话,孟渔觉得不可作数,添香油钱耍赖塞了回去。

    第二支签文曰“开天辟地作良缘,日吉时良万物全。若得此签非小可,公行忠正帝王宣”。

    乐呵呵的庙祝大赞乃上上好的好签,“此签万事求谋俱吉利也。”

    无论是算命先生的预言还是签文注解,皆寓意着傅至景前程似锦,有万里之望。

    揭榜那日,孟渔比傅至景还要激动,奋力挤到最前头去,一眼就在红榜上的前三甲看到了傅至景三个大字。

    傅至景虽出身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