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人都放假的日子里陪伴妻子。

    总体而言,我的这位来访者属于高能力的人群,工作能力强,待人接物有妥善的分寸,维系家庭方面也做得不错。

    就他提出的问题来看并不算严重。今天我们可能会继续讨论压力的处理,以他的自省能力和主动性,再调节一两个星期应该就会呈现出一定的效果。

    对于见他,我带有一种天然的放松的心态。不过眼看时间快到了,我还是提醒自己,应该放空自己的思绪和判断,不对来访者做过多的提前预设,因为那样可能会在新情况出现的时候有失偏颇。

    而尽量放空不预设,能够还原来访者当下的真实状况,而不会被咨询师主观地解读,也不会在第一时间因为预判错误而失望。

    正这么想着,张先生来了。

    他依旧面带微笑,和我打招呼。

    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我觉得这微笑仅仅是出自他的礼节,随时可能消失。

    但我知道那只是我个人随意的联想,没有什么依据。

    “嗯……压力的部分,好了一些。”他开口说道。

    我的预想好像没错,我挺高兴。

    “那么,今天想聊些什么呢?继续探讨这部分,还是……”

    “嗯,可以说点其他的吧。我想说一件采访的事。”

    “采访?”我第一次听他提起工作压力以外的事,所以格外注意。

    “对,是对我的一次采访。在……北京吧,没错,是在北京。我的记忆有点模糊,采访中的问题我也记不清了,左不过就是那些,我如何组建团队的,遇到了什么困难,今后的方向是什么之类的。

    “不过其中有一个问题,我却记得异常清楚。”

    他不再看我,也不再微笑,转而皱起了眉头,仿佛陷入思索当中。

    虽然,他在交谈中也不总是微笑的,谈到苦恼处也时常严肃下来,但没有一次会严肃得这样彻底,已经顾不上眼前的我,完全投入进去。

    “他问我,是什么支撑我度过最困难时刻的。”

    听上去,这也不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对他而言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那,你是怎么回答的?”我问。

    “我说,是妻子的支持和陪伴,帮助我度过的。”

    “哦。这个问题对你而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我还是不太明白。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我回答完后,似乎瞥见门外有什么人,那人在做些什么。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