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工薪水,他们岂有不听命之理?”何静抱怨说:“老板的理念就是,我花钱买的就是支配你的时间。”

    听了这些话,秦方远的心情五味杂陈:中国的老板们,学习能力超强嘛,连这理念都和华尔街接轨了?物竞天择,果然是选择性的拿来主义。

    这天,张家红自嘲是个粗人。秦方远当然不那么认为,这个精明的广告业务员出身的老板,对数字非常敏感,也许她分不清净资产收益率和内部收益率,但她死盯着能融多少钱,出让多少股份,未来多久能达到上市指标,顺利去纳斯达克敲钟。因此,她对秦方远交代说:“方远,我只关心两件事:一是能融多少钱;二是什么时间钱能到账。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你就放手干吧!”

    话虽如此,她还是比较在意企业值多少钱,是怎么评估的。前些年,她也上了一些总裁班,二三流大学举办的,甚至上过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举办的。她也想过直接上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但是需要一些有名望的人推荐,这本来是小事一桩,但后来她又想,与其听教授们清谈,还不如趁市场好多捞点儿钱实在。比如,在一次总裁培训班上,那些二三流的教授们在黑板上画满了各类图表和曲线,一会儿点着曲线的一个点说,这个节点企业最值钱,融资最合适;一会儿点着那个点说,这个节点价值在下滑,能卖就卖了,底下的张家红看得头昏脑涨。她心想,这些教授们指画半天,就没看他们成功卖个企业,也从来没有成功创办过企业,看这些曲线有个屁用。话是粗了些,说的却并非毫无道理。张家红最初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员时,一笔广告款拖了快一年还没有收回来,公司逼着催收,拿不回来就扣发奖金。在年底她挺着肚子,顶着寒风,只身坐了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从北京南下广东东莞,找到老板软缠硬泡,终于收回了那笔款子。这才是真功夫!因此,张家红就想,天天在黑板上算这个算那个有啥用?能拿到真金白银才是正事,一手合同一手支票才算功夫,比整天臭贫好百倍。

    这个念头在张家红的脑海里根深蒂固,直到她那次拿着一纸合同跑到**,铺了几个写字楼的液晶屏,竟然轻易就拿到300万美元,原来融资这么爽,比苦哈哈地一家一家去求点儿广告收益大多了。这彻底改变了张家红对纸上谈兵的看法。当然,第一轮融资也是运气好,老严一直为没有押宝分众传媒而耿耿于怀,而另外一家火车液晶屏媒体要价太高,不划算,所以当张家红通过圈内的朋友找上来,他就索性把宝押在细分市场的铭记传媒上。后来老严说,投资铭记传媒固然是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