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板、甚至还用心的在行政区一路做了指示牌。
室内颇为用心的摆布着桌椅,还有饮料、点心,各色装饰品妆点陈列,即是
创意别致,又不失这座河西最高学府应有的书香雅趣……这是校部特批留给今年
河西大学的创举:「河西大学体育管理学院-奥林匹克特龄本科预备班」,专用
做迎新会来使用的。
这也很好理解,这个班级实在太特殊了。
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河西大学三个单位联合创办,由国际奥委会、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出面背书,河西大学的这个被戏称为「体育少年大学
班」
的新设班级,算是最近十年来,国在体育举国体制和体育高等教育方面的
一大创举了。
这倒不是将已经获得奥运荣誉的老大不小的奥运冠军们,笼到校园内混个文
凭那种老套路;而是由各个省、各个项目依次举荐,将在体育天赋方面,「未来」
极有可能成为奥运冠军的青少年选手中,又精挑细选,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比
较突出的苗子,选入这个班级,由河西大学配合国家青少年运动管理中心,进行
和运动训练一体化的统一高等教育。
这表面上当然是一种特殊高等教育的试点,实际上,明眼人一看就知,无非
是以期打造未来奥运会上国国家队中的「高学历奥运冠军种子选手」;这里,
狠狠的堵一堵国际舆论对国体育体制「重武轻文」、「养活了一群没文化的体
育尖子生」
的种种诟病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更富含这几年中央反复强调的所谓「体
制自信、体制创新」
的「国特色」。
别说教育部了,就连国务院和中央,都颇为关心这个试点项目,很多首长领
导都历历过问。
而河西大学,作为国排名前五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能被选中来做这样的
试点,也算是狠狠压了老对手首都大学一头。
无论如何,校部以及学校各级领导,对于这个特殊的班级,自然是高看一眼
,特殊照顾。
这批「本科预备班」
的「少年大学生」
们,年龄差异很大。
其中最年长的,是刚刚在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