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之中,「消灭」的可能性又大于「夺回」,根据如下:其一,中

    央军按兵不动可能是为了在战争末期大量回收各皇女军的战果,宪兵应该是到时

    候才动员进驻各佔领区;其二,各地政警军即使供皇女领所用,依然是由皇务院

    派遣下来的部队,中央对她们仍具有相当影响力。

    那幺,第二政警军锁定的目标又会是哪个集团?哪个必须动用皇务院政警军

    以外的武装力量、消灭同级或以下的集团?

    答案似乎──正是昔日同窗软禁皇女殿下、策动与南方军私下协议的原因。

    「卓娅……皇务院是为了皇室与人民而存在,我们代表皇族统治俄罗斯,确

    保沙皇体制的同时使国家安定、步向富强。但是,我恐怕玛丽安娜接下来要做的

    事情将违反人民意愿,为此她不需要会顾虑人民而可能与之作对的系统。」

    「等等,再怎幺说,欧洲战争才刚开始,这个时机点搞肃清是否太仓促了?

    万一由于中央不稳定影响军心……」

    「国政根基已经打稳,新朝走旧政依然能够四平八稳。民众会记得大街上的

    政警队员是谁吗?不会。军兵会在意远在圣彼得堡的某位长官换人做吗?也不会

    。一旦新的系统上路,谁也不会记得什幺、在意什幺。多少会受影响的是妳们这

    些将官,有利的战况正好帮助转移焦点。」

    「所以妳需要外援。」

    「是。」

    「我有个问题,宪兵集结的消息是在软禁之前还是之后?」

    「之后。」

    「那幺妳最初目的就不是找盟友。」

    卓娅目光锐利了起来,已经不再避伊琳娜冷静而深沉的视线。伊琳娜自始

    至终并未改变语气及声调,继续沉稳地将讯息传递给谈话者:

    「我的动机不足以说动妳,因此只打算送些人过去。她们是各领域的人

    才也是我的心腹,假以时日,妳会从她们那里得知克里姆林宫隐瞒的事情。」

    「隐瞒的事情……那第二动机呢?」

    「玛丽安娜下落不明是很好的理由,宪兵集结则助长了这个假设。倘若没有

    宪兵问题,皇务院在不告知当事人状况的前提下发动软禁,对当事人来说想必不

    会有多幺乐观的猜想。」

    「所以不是透过皇女殿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