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用树杈挑起来一条贴着树根准备溜的小黑蛇。

    秦东篱下意识给出建设性意见:

    “泡酒!”

    东望州没有用五毒泡酒的习惯,反倒是照兴和西南那边多,项炜不动声色记在心里。

    秦东篱远远看到路边有一碑:“是不是到照兴地界了?”

    “还没有,”项炜也注意到那块石碑了,走过去看了一眼,跟秦东篱和卫竞现场解读,“这是路碑,用来定位的。旁边有一条通往那边山顶的小径……上面埋葬了一百三十七名抗倭义士,我算算,距今已有八十四年。”

    看到秦东篱和卫竞抬头仰望侧方高山的神情,眼里含光。

    永远敬仰人民英雄,无论在哪里。

    项炜心中一动:“东家,殿下,可要上前祭奠,不远的,进山走个百步就到了。”

    秦东篱:“去。”

    卫竞也说:“看看。”

    这里的路长满蒙蒙草刺,项炜带路,在前面披荆斩棘。

    在一座座路碑的指引下,他们看到了墓地。

    墓碑提字是一百三十七抗倭义士墓,那个时候还没有东南总督府,照兴州比现在更加混乱,海寇肆虐,烧杀抢掠还会食人,一度要杀入东望州。

    他们是附近的百姓,妻儿老人已经逃往东望州,但是他们留下来死守这一条唯一可以进入虞朝内地的山路,一直拖到最后一个人倒下,为古家军争取到了进攻的时机。

    附近有石刻,落款是四十年前,东南总督府已经建立,它整理了文人武客的祭文,和第一任总督抗倭誓词。

    唯一的遗憾,是这些人的姓名没有统计完全。

    八十四个春秋过去,历经两三代人的努力,总督换了八任,无一例外马革裹尸,终于把海寇打退到海里。

    手中没有奠酒,秦东篱和卫竞站在那隆起鼓包的墓前,走了一圈,顺便扫墓,最后为故去的英魂添上两捧新泥。

    秦东篱嘴上念道:“人民英雄。”

    卫竞跟一句:“永垂不朽。”

    夏日的葱绿和白花的洁净占据了项炜眼中大部分的景色,他此时此刻心情极为复杂,把秦东篱和卫竞说的话连在一起,默默念上三遍。

    无名的悲壮在胸中激荡翻涌,项炜向来只听过“吾皇万岁”,今天起,他又知道了,人民英雄也能不朽。

    重新上路,秦东篱放眼望去,前路群山连连,明知山那边是海战前线,却无法用肉眼望穿。

    她忍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