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章    存书签 下一页
    这也让得永宁帝不禁反思,这样选‍­拔‍​‎出‎­来­‍​的官员,到底能不能承担起大宁江山的重任?一个王朝还是很需要人才的,没有人才就代表气数已尽,这个王朝也该随波逐流了。

    可是永宁帝的大宁朝可不能就这样完蛋,四世而亡,说出去都让人笑话,不久,这日后的青史上又是不少读书人暗中耻笑的典型。

    不仅仅是永宁帝,连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在私下谈论,这批学子解决实际问题为何如此之差?

    朝堂之上还是有不少王守仁提‍­拔‍​‎出‎­来­‍​的重臣,他们有能力也是农民人家出身,永宁帝也想重用,只不过他们的地位都是王守仁给的,自然不能为永宁帝所使,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引来一波反对,况且在这个朝堂之上,这个帝王不愿意做的事也需要他们去做,无论是哪个皇帝,不论是雄主还是昏庸之帝,都是需要一些臣子为他们擦屁股的,可是如今似乎没有。不过好在他们都是忠君之臣,毕竟都是儒家出身,虽然没有那么淤腐,不过忠君忠国这些还是牢记心中的。

    好在王守仁也并没有那般出格,也是一直所倡导的食君之碌,忠君之事,他提拔了这些人,也都是上上人才,纵然他死了之后,整座诺大王朝还能够依旧有序地运转起来。

    一旁久久不曾言语的,老臣站起身来,俯身道:“陛下,这些稻谷承若是看的不错的话,该是今年三处粮仓所收来的,今年,臣听闻,我大宁朝大丰收,尤其是江南鱼米之乡,更是如此,荆襄之地更是千里稻谷,尽是丰收,此乃大好事啊!”

    “可是如今陛下所摆上的这些稻谷,非但没有如同金色一般,稻谷呈现颓势,怕是和今年各处大省所抬上来的稻谷不一啊,陛下,这其中恐怕另有隐情,这稻谷臣倒是觉得该查,查他个水落石出的。”

    上台之人乃是陈清文,听闻此事,还是先帝之时的老臣了,可谓是功劳厚重,两朝元老了,他当年还受过不少王守仁的帮助,这才一步步的爬上大学士之位,也算得上是干出了一番业绩。

    陈清文,以入朝为官,改变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