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后来...父亲发现了,把我关在家里半年。再后来...他的声音哽咽了,就听说她病逝的消息。

    一阵沉默。远处传来厨房准备晚饭的声响,锅碗碰撞的声音在暮色中格外清晰。

    你父亲...还好吗苏明哲终于问道。

    魏昌傲想起父亲孤独的背影:他很好。就是...很想念母亲。

    苏明哲长叹一声:明天开始打灶吧。就用...你母亲以前住的院子做工坊。

    接下来的日子,魏昌傲在苏家住下了。他工作的院子据说是母亲少女时代居住的地方,窗前还种着她最喜欢的栀子花,虽然已经过了花期,但枝叶依然茂盛。

    魏昌傲设计的灶台融合了父亲的经典技法和母亲的创新理念——传统的灶膛结构保证了火力旺盛,而侧面加装的热水罐和特制的保温层则是前所未有的设计。他在不起眼的角落刻下一朵小小的牡丹,就像母亲刺绣上常见的那样。

    苏明哲每天都会来看他工作,有时带些点心,有时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魏昌傲能感觉到舅舅眼中复杂的情绪——愧疚、怀念,还有逐渐增长的欣赏。

    这设计很精巧。一天下午,苏明哲指着热水罐说,不像传统瓦工的想法。

    魏昌傲擦了擦额头的汗:是根据母亲的笔记改良的。她虽然不懂打灶,但观察力很强。

    她从小就这样。苏明哲眼中浮现怀念之色,总能看到别人忽略的细节。他顿了顿,昌傲...你有想过留在县城发展吗

    魏昌傲手上的动作停住了。

    苏家现在我做主。苏明哲声音温和但坚定,你母亲的那份嫁妆...一直留着。你可以用它开个作坊,把魏氏灶法发扬光大。

    这个提议让魏昌傲心跳加速。县城的机会确实比乡下多得多,而且...

    我...我需要考虑一下。他最终说道。

    那天晚上,魏昌傲辗转难眠。他起身点亮油灯,打开父亲临行前给的那个小布包。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纸,上面是父亲笨拙却认真的字迹:

    昌傲,若苏家认你,不必顾虑我。你娘当年常说,好手艺不该埋没。爹老了,守着老宅就行。魏氏灶法交给你了,怎么发展,你决定。

    纸的背面,是一幅简单的路线图,标注着从县城到村里沿途的休息点和茶摊。每一个标注旁边都写着此处水可饮或此处有荫凉之类的叮嘱。

    魏昌傲的眼泪无声地滑落。父亲早就料到了这一切,却还是让他自己选择。

    第二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