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造。然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纵使有木牛流马,运输之难,依旧是心腹大患。更何况,敌军亦非蠢材,岂会任我粮草顺利运送

    诸葛亮的一番话,说得不疾不徐,却字字珠玑,将同学们满腔的热血瞬间泼了一盆冷水。他们这才意识到,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他们的现代知识,在落后的古代条件和复杂的战争环境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可是……丞相……王薇不甘心地说,那您的身体……您至少要保重啊!您是蜀汉的支柱,您要是倒下了,蜀汉怎么办

    提到蜀汉,诸葛亮的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和忧虑。他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蜀汉……地狭民寡,国力微薄,与曹魏相比,差距悬殊。老夫数次北伐,并非不知其难,实乃不得不为也。

    他放下羽扇,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的洛阳: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老夫北伐,一为完成先帝遗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二为以攻代守,拖慢曹魏发展之步伐。若坐以待毙,待曹魏国力日强,灭蜀只在旦夕之间。

    夫战,勇气也。诸葛亮转过身,目光深邃地看着他们,老夫虽知成功不易,然不敢以微小之成败,而废先帝之遗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此非固执,实乃责任,乃信念。

    他的话语中蕴含着一种悲壮的豪情,让李明等人肃然起敬。他们终于明白,诸葛亮的北伐,不仅仅是军事行动,更是一种信念的坚守,一种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报答,一种对蜀汉命运的抗争。

    丞相……李明低声说,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悲伤,我们明白您的苦心了。

    诸葛亮笑了笑,走回案前坐下,又轻轻咳嗽了几声。他的脸色似乎更加苍白了。

    李明看着他,心中那股担忧越发强烈。他知道历史的车轮无法阻挡,但他还是忍不住说:丞相,那……那您有没有想过……万一……万一这次北伐不顺利,您……您也要保重自己,为蜀汉保留希望啊。

    诸葛亮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无奈和了然:天命不可违,人力有所限。老夫所能做的,唯有竭尽所能,死而后已。

    他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锦盒,打开,里面是一块温润的白玉佩,上面雕刻着简单的云纹。他将玉佩递给李明:你这孩子,心思细腻,忧国忧民,颇有忠良之心。此玉佩,乃老夫早年所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