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都会来祝贺。菜肴不算精致,但都是自家种的蔬菜、养的鸡鸭,吃起来格外香甜。

    去年冬天,村里通了电。当第一盏电灯亮起来的时候,全村老少都挤在王支书家院子里看稀奇。老人们摇着头说这灯太亮,刺眼睛;孩子们却兴奋地又叫又跳。渐渐地,电视机、洗衣机这些新鲜玩意儿也开始出现在村民家中。

    但有些东西始终没变。清晨的鸡鸣,傍晚的炊烟,田间地头的劳作,还有村民们朴实无华的笑容。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却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最真实的幸福。

    又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太阳从东山头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青灰色的屋顶上。王婆打开杂货铺的木板门,李木匠的刨子声从院子里传来,井台边又响起了女人们的说笑声。青石湾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小木头这天起了个大早。他轻手轻脚地摸进父亲的工作间,拿起那把被磨得发亮的刨子,学着父亲的样子在木头上推了两下。木屑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在晨光中闪着细碎的光。

    臭小子,又偷用我的工具!李木匠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吓得小木头差点跳起来。但父亲并没有真的生气,反而走过来握住他的手,教他如何使力。刨子要拿稳,手腕要放松...小木头闻着父亲身上熟悉的松木香,感觉心里暖暖的。

    村口的老槐树下,张老汉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他说从前山里有只通灵性的老狐狸,每到月圆之夜就会变成白胡子老爷爷,教村里的孩子认字。我小时候就见过!张老汉信誓旦旦地说,引得孩子们发出一阵惊呼。虽然大人们都说这是张老汉编的,可孩子们还是听得入迷。

    王婆的杂货铺今天来了个稀罕物——一台会唱歌的匣子。村里人都管它叫收音机。王婆小心翼翼地把它摆在柜台最显眼的地方,插上电,扭动旋钮。突然响起的戏曲声把正在买盐的刘婶吓了一跳,手里的盐袋子都掉在了地上。

    哎哟我的老天爷!刘婶拍着胸口,随即又被匣子里传出的唱腔吸引住了。不一会儿,杂货铺里就挤满了闻声而来的村民。大家屏息听着,连咳嗽都不敢大声。小木头挤在人群最前面,眼睛瞪得圆圆的,他实在想不通,这么个小匣子怎么能装得下整个戏班子。

    下午的时候,村里来了个卖货郎。他挑着担子,摇着拨浪鼓,担子里装着五颜六色的头绳、亮晶晶的发卡,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村里的姑娘媳妇们围着他,这个挑根红头绳,那个选个发卡。卖货郎操着外地口音,说着山外面的新鲜事,听得大家一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