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哪怕只有十几块钱),都让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在从泥潭中,一寸一寸地向上挪动。

    他正在用自己的双手,重新构建与世界连接的方式。

    机会,终于在无数次尝试和失败后,眷顾了这个在黑暗中执着攀爬的人。

    一个同样在创业初期、资金和技术都捉襟见肘的小团队,在某个技术论坛发布了寻找外包开发人员的帖子。

    他们需要开发一个非常基础、但需求又有些独特的小型企业管理插件,预算低得可怜,几乎没有成熟团队愿意接。

    顾言看到了。

    帖子里描述的某个技术难点,恰好是他这段时间为了解决自己接的一个小单子、在无数个深夜反复查阅资料、摸索实践时,无意中攻克过的问题。

    他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回复了帖子。

    没有华丽的简历,没有过往的成功案例。

    他只是在回复中,用最简洁、最直接的语言,清晰地阐述了自己对那个技术难点的理解和初步的解决方案思路,并附上了几行自己写的关键代码片段作为证明。

    他的回复在一众经验丰富的竞争者中显得如此单薄,甚至有些莽撞。

    然而,正是那份精准切入核心问题的犀利,以及代码片段中透露出的、超越他履历的扎实功底,让那个焦头烂额的创业团队负责人眼前一亮。

    一次简短的在线沟通后,对方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将这个项目交给了顾言。

    报酬依旧微薄,但要求苛刻,时间紧迫。

    顾言知道,这是他的背水一战。

    他接下了项目,向赵大勇请了三天假——代价是扣掉三天的工资。

    他把自己彻底关在那个不足三平米的杂物角。

    三天三夜。

    他像一台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不知疲倦地运转。

    饿了,就啃几口冰冷的馒头;困极了,就靠在冰冷的墙边眯十几分钟。

    屏幕上滚动的代码是他全部的世界。

    汗水浸湿了背心,眼睛布满血丝,手指因为长时间敲击键盘而僵硬发麻。

    当他在第三天的凌晨,将最终测试通过、运行流畅的程序包发送给对方时,整个人几乎虚脱。

    但他成功了。

    那个小插件完美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甚至在某些细节上超出了预期。

    对方负责人惊喜万分,不仅痛快地支付了报酬,更在邮件里附上了一句真诚的评价:兄弟,技术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