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看不够。

    转头看看身边的标儿,仿佛一切都还在昨日。

    转眼间,自己家标儿,就已经这般大了。

    那个出生时,就令自己欣喜不已的臭小子,也没有让自己失望。

    不仅长大了,而且在后面接替自己成为皇帝后,更是成为了永乐大帝,开创了永乐盛世!

    不愧是咱,不仅自己优秀,娶的妹子好,生的孩子也同样是特别的优秀!

    【朱元璋很重视学习,毕竟他就从学习当中,深切地体会到了诸多的好处。

    也吃了不少,没有学问的亏。

    所以,对儿子的教育非常的重视。

    龙凤六年,朱标六岁,朱元璋就已经开始让朱标跟着宋濂这个大大儒,学习儒家经义了。】

    朱元璋面带笑容,自己小时候日子过得苦,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

    自己有条件了,又岂能不给自己家标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条件?

    若非自己标儿如此优秀,自己对标儿的教育问题,这般的上心。

    自己家标儿又岂能成为永乐大帝,开创永乐盛世?

    【龙凤十年,朱元璋在应天,自立为吴王,同时册封长子朱标为吴王世子。

    吴元年,朱元璋令十三岁的朱标赴临濠祭拜祖墓。

    临行前教导朱标,一路上要多关注民生。

    了解百姓的喜好。

    同时希望他能通过此次长途奔波,明白自己打江山的艰辛。

    该年冬,朱标跟随朱元璋观郊坛。

    朱元璋命人引至农家,察看百姓衣食器具。

    朱元璋又指着路旁的荆条和楚树说。

    古时候用这些植物制作抽打犯人的刑具。

    因为它们具有祛风的功效。

    虽然会造成皮肉伤害,却不会致人于死。

    古人制定刑法时用心如此仁厚慈悲,你应当牢记这一点………

    可以说,朱元璋对于朱标的教育是真的特别上心。

    不仅仅让他跟着大儒学习,同时也让朱标识民间疾苦,读万里书,行万里路。

    不做那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人。

    论起对储君的培养,朱元璋绝对超过许许多多的皇帝。】

    朱元璋闻言,笑容更甚。

    若非自己如此教导,自己家标儿,又怎么能开创永乐盛世,成为永乐大帝?

    自己的这些教育没有白费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