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丽丽也热情地招呼他,

    然后看见他旁边的邓畅,“哎小邓也在啊,刚看你在花园溜达半个小时了,总算溜达完了?”

    路西一愣,刚才在花园边下车,不是刚好路过吗?

    溜达半个小时?

    “刚才掉了只耳机,一直找来着。”邓畅淡定地答。

    “那现在找到了吗?”路西问。

    “找到了。”邓畅答。

    王丽丽突然莫名其妙地开始笑,边笑边说,“行,找到了就行,你俩溜达吧,我不打扰了。”

    之后就一路灿烂地笑着消失在了小道尽头。

    路西一头雾水,今天的王丽丽他很看不懂,就连邓畅也让他稍微有一丢丢看不懂。

    他问:“丽丽姐笑什么?”

    “不知道。”邓畅一本正经地答,“我不懂女生。”

    ——

    闲散对话只算是生活调剂,对运动员而言更重要的当然是比赛。

    四大洲赛结束后不久,大奖赛到来。

    大奖赛是一年中战线拉得最长的比赛,因为有共有六站的分站赛,再进行总决赛。每个选手要在六站中参加两站,最后全部选手中总积分最高的六名晋级总决赛,也就是说基本上得拿下一个分站赛冠军,另一站也得在前三,才能稳妥晋级。

    我国大奖赛最佳纪录保持者是陈岐,拿下过中国站冠军,还有总决赛第三名,但那是二十年前的事情。

    二十年前的花滑环境和现在截然不同。

    那时男选手的配置大多是三周套组,注重艺术美感大于技术难度,陈岐以飘逸、挺拔的东方美感在冰场上独树一帜,点亮诸多裁判的视线,这才让他成为了国内花滑男单传奇。

    现在则是技术的时代。

    跳跃能力凌驾于表现力之上,再完美的表演都必须有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四周跳作为基础,否则技术分会直接被拉开,这时各国不同的训练水平就拉开了选手层次,花滑强国比如俄罗斯,有更好的批量训练出高难度四周跳苗子的方法。

    至于国内,像4f(后内点冰四周)这个跳跃,历数国家队所有选手,能跳的就只有邓畅一个人,那就没有人可以教他。

    要想提升技术就只能靠外训,也就是出国训练,但这也要对方愿意。

    都是竞争对手,机会可遇不可求。

    再不然就是靠天赋,比如邓畅,比如路西。

    再靠这些天才选手摸索出来的经验,一点点形成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