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章    存书签 下一页
    “来人!请杜县丞,过堂一叙。”

    端坐公案之后,李斌的脑袋仰躺在宽大的木椅之上。

    眼神有些空洞,似是出神、走神。

    不知道是基于逻辑的分析,还是单纯的所谓直觉感应。李斌的心里,总感觉这孙铭告张延龄一案,有些蹊跷。

    如今才嘉靖二年,这张太后一家的势力可谓鼎盛。

    且不说选中湖广小伙朱厚璁继皇帝位这事,张太后在其中出力有多少。就说嘉靖赴京时,前去安陆迎接的队伍里,就有着张延龄的哥哥,张鹤龄存在。

    而这张鹤龄,也因所谓的“从龙迎驾”之功,得晋昌国公。

    当然,张鹤龄能封国公的实际原因,在李斌看来就与那王琼的事有些类似。无不是嘉靖故意向京师、朝堂里这些,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表忠心、表态度的示好。

    能逼得一位皇帝,法理上的天下至尊低头示好。其势如何,无需多言。

    可巧合,也巧合在今年是嘉靖二年。

    朝堂上的嘉靖正在以大礼议争夺话语权,而这话语权向谁争?或者说,原来的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

    皇家的公权力代表,文官集团;而皇家的宗法权力代表,便是如今宫中辈分最高的“族老”:张太后。

    在这样一个,嘉靖正想着如何从张太后手里夺权的当口。出现一黔首小民,状告张太后胞弟为非作歹

    这怎能不让李斌多心?

    “李知县,听差人说你在寻我?”

    “是,杜县丞请坐。”

    抬手邀请杜县丞于公案旁落座后,李斌拿起那孙铭的诉状,递给对方,同时道:

    “本官刚刚闲来无事,便看了看近些时日的刑狱冤案之事。然后发现了这个”

    伸手接过李斌递来的卷宗,杜峰仅仅是瞟了一眼,便将其放在了身边。

    黔首小民状告当朝建昌侯的案子,任谁过手这般难搞的差事,怕是都会记忆深刻。

    杜峰压根没有再看卷宗的必要,毕竟宛平就没处理过这件事,他杜峰就是把眼珠子都瞪出来,他也看不出什么新玩意啊。

    同时,由于杜峰的处理并不算违规的原因。此时被李斌点名问案,杜峰也不显惊慌,只是有些奇怪:

    “敢问可是李知县觉得下官对此案的批复,有所不妥?”

    “那倒没有,杜县丞公事公办,并无错处。只是本官阅此卷时,颇感蹊跷,心中亦有忐忑。故,特寻杜县丞来了解些案卷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