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这些商铺去外城七坊招人的举动,无疑又刺激着第二次京师内外人口流动的发生。

    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口流动中,速度相对第一次大批量迁移,显得有些缓慢,有些不起眼。可它却实实在在地继续增加着内城的总需求。

    进一步催化着内城就业市场的繁荣。

    经济玩的就是信心!

    在宛平县衙这边的工钱,按期结算,从无延迟;京师内城大量招工,就业市场一片良好的双重刺激下。

    不担心自己会失业,会饿肚子的百姓们,兜里的钱也更敢花了。

    一旦百姓开始花钱,便意味着消费的提振。消费再刺激供应,让招人的店铺、作坊越来越多市场信心进一步增加

    哪怕如今,黔首百姓的消费提升还不算特别显著。

    但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模型,已然建立。

    当然,在这欣欣向荣的背后,代价不是没有!

    这一次京师变革,或者叫李斌“嘉靖二年计划”的改革中,利益受损最严重的两个群体:

    其一,外城的房东。随着大量人口迁往内城,外七坊的住宅市场,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画面。

    无论是以出租住房盈利的房东,还是那些已经搬进内城,却在外城留有房产的普通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一次财富缩水的危机。

    或租金下降,或空置房屋卖不出去

    其二,当户部发力,上疏嘉靖“工部筑造所费甚重,今有宛平推陈出新,以腐草化气生火供能,所费甚微。特请设军器外局于阜成门外,每岁可羡(结余)银六万余。”后。

    数额极其悬殊的成本差距,在令嘉靖当场拍板同意户部所请的同时。无形中,却砍断了许多樵夫的生路

    其演变过程大致为:军器局木炭订单的忽然减少,导致柴炭商利润降低的同时,还同步出现了库存积压的问题。

    为了保证资金周转,柴炭商们不得不降价发卖柴炭,并减少从樵夫手中收购柴炭的数量。

    而降价发卖的柴炭,又是引发京师内城消费热情高涨的一大爆点。

    只是,有点苦了那些京郊,及外府的樵夫

    这一问题,正受益于收益上涨、生活必需品价格下降的美好环境中的黔首百姓们,不会在乎。甚至这些京师百姓,作为这一场变革中的受益者,他们压根就不会知道,有人在替他们负重前行

    “我宛平周边,固安、怀来、良乡等地,而今情况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