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隔25天,就需要开井更换一次粪源。每次更换粪源时,这24口沼气井,可铲出沼渣111立方米至139立方米,可肥田222到278亩;

    此外,在铲出沼渣后,沼气井内壁上附着的硝土,亦能刮取。

    刮硝、熬硝技术,在明代已经成熟。

    平均每平方米的内壁,可刮出硝土003立方米,算上约20的工具较差、刮取不完全的损耗。一口深近10米的沼气井,单次换料便可刮出硝土14立方米左右。

    14立方米的硝土,又能通过提硝法制出约214斤火药。可满足十门火绳枪的月训练消耗,甚至考虑到明代卫所军训练松弛的现状。其实际,或许能供二十门火绳枪一月所耗。

    可以说,将工部军器局的铁匠炉供能,改为沼气供能,利好甚多。

    不影响肥料产出、不影响原本西城粪场的硝石产出、还能节省木炭消耗。

    李斌算过这个数字:军器局每搬过来一座铁炉,就可节省木炭24万斤。而这24万斤的木炭,又相当于33亩薪炭林的年生产量。

    同时,这24万斤木炭,又价值6720两

    说完了沼气供能的优势后,其劣势,也很明显。

    首先便是对粪源的消耗:一口沼气井每月需要投入的粪便量高达1275吨;单是供应一座铁炉,每月就需要投入至少306吨粪便。

    而如今的西城粪场,每窖月耗不过百吨。一座铁炉,便会抽空粪场三座粪窖,而西城粪场,所有的粪窖加一块,亦不过30间。

    这30间粪窖所储存的三千吨粪便,便是而今大明京师,所有人畜加在一块,每月所能产出的粪便极限。

    换而言之,就是李斌完全取代西城粪场,也只能分季节的供应10座军器局铁炉消耗。

    这沼气能生意规模的上限,在户籍限制没有被解开,京师人口没有爆发性增长的情况下,已然被锁死。

    其次,便是成本的投入

    人工加物料,每口沼气井制备都要花费宛平现银30两,总计建设成本高达7200两。而这,还是没有计算军器局作房建设、以及铁炉建设成本的结果。

    再次,便是这政治上的考虑了

    西城粪场,虽然不起眼,虽然常被文人士大夫不喜。但它却承担着,定期向工部广积库缴纳硝石的任务。

    自己若要吞并西城粪场,那就意味着,自己得连同这硝石供应,一块接手。

    而原本“爹不亲娘不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