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到场。

    招呼几人落座后,李斌拿起一简化版的京师、宛平舆图,发起新的话题:

    “工房这边统计一下而今我宛平县能发木匠、铁匠、陶匠多少人。本官这边有点营造事,需要民匠配合。”

    “回老爷,这事我工房刚刚统计过。”

    工房孙书办闻言立马苦笑回禀:“昨日刚接内府御用监征调民匠四百人的札付。”

    “好叫知县老爷知晓,我宛平每岁可发坐住匠2600人,轮班匠2000人。而今还可点匠,已不足一千之数。”

    “怎得如此之多?这才四月啊?!”

    工房孙书办的回答,直接给李斌的脑子干得有点宕机。

    要知道,征发徭役,可不是全年的。理论上,户籍在宛平的坐住匠,每年仅需免费为官府服役一月;轮班匠三年一班,每班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三月。

    也没听说今年宫内有什么大工程啊?

    怎么就要把匠户“额度”都用光了呢?!

    李斌脱口而出的惊叹,让孙书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讪笑作陪。

    而在短暂的惊诧过后,李斌也知道。这无论是工部指派轮班匠服役,还是内府监局要人,都跟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事一样

    小小的宛平县根本没有拒绝的权力。

    “算了,不提那些。本官这边要人不多,木匠、铁匠各十人,陶匠就先不点了。记得,本官这要的人,都得是经验老道的大师傅!”

    “这个要求,不让孙书办为难吧?”

    “此事不难,请老爷放心。”

    不要数量,只要质量。这里面能操作的空间就大了,或者说,具体点哪些工匠服徭役,本身就是工房这一执行层的基本权力。

    “好,工匠这边的事就交给孙书办了。另外户房、兵房这边,来看看这张图”

    李斌点头过后,将公案上的舆图往前推了推:

    “本官欲在这阜成门外,修一条驿道,连接西城粪场。兵房这边,记一下路途,报兵部职方司备案;户房核算造价成本。吏房这边,罗书办,尔等稽查的第一战,就在这了”

    “本官将丑话说在前面:此路,乃我宛平工程,一应物料、人力皆为我宛平所出。但凡有人敢对它伸手”

    “吾等不敢,请大老爷放心!”

    不等李斌将这威胁的话说完,各房书吏纷纷躬身保证。

    这口说无凭的保证,李斌自是不信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