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章    存书签 下一页
    “今日庭参,本官简单说几件事。”

    “昨日夜里,本官差快班二十余人,从外面搬了些箱子回衙,想必你们中消息灵通之人,都已经听说了”

    又是一日庭参时,宛平县衙二堂前,李斌神色悠然地说着这句吓死人不偿命的话。

    探听上官的动作,从古至今都是官场大忌。

    在明代,这种行为更是犯罪。

    可说归说,做归做,这衙门里也好,皇宫大内也罢,哪能做到完全保密?

    只要探听上官喜好、动作这事,能带来足够的回报,便会有人前仆后继的去做。

    以至于到了这嘉靖年间,这事早已成了潜规则。

    眼看李斌竟然随口就将这不能明说的事,堂而皇之地讲了出来。甭管众人心中怎么想,起码在表面功夫上,该跪的得跪。

    便是那不用跪的杜、刘二人,亦是起身作揖,连道“绝无冒犯上官之举,吾等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好了,都起来吧。场面上的话说说就得了,本官也没追究的意思。”

    不轻不重地敲打了县衙众人一句,算是给自己后续逐步接掌县衙留下一个铺垫后,李斌继续说道:

    “好叫诸位知晓:本官令人连夜搬来的那些箱子里,装的都是银子,总共两千五百多两。另外,这几日,那些未交门摊的铺户应该也会陆续来衙补缴。每铺每年税三两,一次纳清,总额应在四千二百两上下。户房记得跟进!”

    “谨遵老爷宪令!”

    户房书吏洪明诚出班应诺,其表情在惊愕之余,更显喜悦非常。

    与李斌曾任职户部时一样,没有哪个管账的官儿,不喜欢会搞钱、会捞钱的上司。

    然而没等他开心太久,李斌又是一道命令发下:

    “这两笔银子,合在一块,共六千七百两余。留七百两备作他用,剩下六千两,本官打算用来给诸位同僚谋谋福利”

    “自下月发俸时起,壮班的民壮。每人每月,补银三钱,以资家用。”

    “快班的捕快,每人每月,补银五钱;皂班亦同快班,月补五钱。”

    “本官希望有了这额外的县衙补助后,诸位能无养家、安家之虑,尽心为公。”

    “十三司吏,二十六典吏,月补一两;另有课税司大使、巡检司巡检、太平、常平、常备等各仓大使、主簿人等,月补一两五钱;县丞补二两,本官厚颜,补二两五钱。”

    李斌话音落地,洪明诚便快速地心算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