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章    存书签 下一页
    嘉靖想要圈地永安庄的心,犹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哪怕皇帝的借口,找的实在蹩脚,甚至蹩脚到有点把诸位臣公的智商,摁在地上摩擦的嫌疑。群臣也只能装作没看出来的样子,假模假样地“挣扎”了一番后,便同意了嘉靖的要求。

    谁让,这小皇帝在找出这么一个蹩脚理由的同时,还表达出了他非要拿下这块地的态度呢?

    关于嘉靖帝是如何表达出自己态度的,李斌第一时间还没察觉到。直到在心中吐槽完了嘉靖后,李斌才琢磨出其中的味道:

    就比如,嘉靖帝前脚说自己是“忽然想到”胡皇后的父亲被人刨了坟的事。结果后脚,就能一口把人“胡荣”的名字给叫出来。

    这你要说嘉靖帝没有提前准备过、排练过,那真是狗都不信。他明显就是在告诉诸位臣公,这块地,是我嘉靖早就想要的了,你们识趣的话就别争。

    还有这个“给胡皇后父亲修坟”的借口,在以孝为先的大明,它同样是一个不能在明面上反对的理由。就是大臣们不想把这块地划给皇家,也不能反对说皇帝要给前前前任皇后的亲爹修坟这件事情本身。

    想要拒绝,多半都得以诸如“这块地已另作他用”等理由,回绝皇上。

    如此一来,假设嘉靖帝提出要求后,发现朝臣的抵触过于凶猛,他也可以退而求其次,要求大臣们再重新挑选一块没作他用的风水宝地,用来“安葬”胡皇后的爹。

    反正无论进退,嘉靖总能在不伤颜面的基础上,从国家财政管理的资产中,薅点好处,归入皇室财政。

    与此同时,李斌还感觉到,这些听明白了嘉靖的潜台词,也看明白了小皇帝态度坚决的大臣们,之所以会顺水推舟地答应皇帝。

    多少是受了点各家收益上涨,心情大好的影响。

    没必要为了这外城的十五顷田地,和皇帝闹得不愉快嘛

    唯有秦金,此时面色阴沉无比。

    皇家划走十五顷良田,剩下维持原制,这就意味着他不仅没能将这些良田全部收归国库,反而还让国库损失了至少7顷又50亩的可纳税良田。

    加之永清右卫,一、不属于边卫,其卫所士卒通常“二分守城,八成屯田”,生产活动十分稳定;二、其地属顺天府,因要供应宫廷、京卫的缘故,这里的军屯纳税比例也会远高于边卫。

    以李斌的了解,这顺天府境内的军卫,除了密云等边卫外,通常每顷地,应纳粮十二石。7顷5,就是九十石,折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