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皇帝给老爹陵寝重新装修的愿望,还能借机从中赚点利息,这种看似一箭双雕的事情,嘉靖同意的概率,显然比直接上奏要钱要高得多。
至于说,借到钱,还不上怎么办?
看看抵押物是什么?
李斌准备的抵押物,是脏罚库里的罚没,是那些从犯官家中直接得来的田契、地契、珠宝字画等等有价值的实物。这些东西发卖需要时间,但兴献帝等不了呀!
所以,以脏罚库的罚没物品为抵押,从内帑借银,等到这些物品变卖完了,再把内帑的钱还上。合理吗?
合理就怪了!
这里面最大的一个逻辑漏洞、制度漏洞就是:原本脏罚库变卖赃物得到的银子,就是要归入内帑的。
但在这赃物变卖得银之前,脏罚库却是归户部管的。
换句话说,只要脏罚库的赃物,一日不变现,在皇帝的那边,这就都是浮盈。只是看上去,账面上好像赚钱了,却根本收不到现金。
而脏罚库的库藏何时能变现完毕?这事,不得看户部怎么说吗?!更绝的是,如今大明的四柱清账册,都是记实收实支实在,账册上,压根就不记浮盈。
这就意味着,当李斌上奏找内帑“借钱”时,李斌可能面临两种情况:
一、嘉靖帝根本就没意识到,脏罚库的收益,本来也得归入内帑的这个问题。加上账面上还不会记入这笔预期收入,嘉靖帝没见过,只能靠逻辑思维去推导这笔钱的本质属性到底是怎样的。一旦嘉靖帝没意识到这笔钱本身也是他的钱这个问题,那借钱,大概率就能成。
二、嘉靖帝天资聪颖,意识到李斌其实是支走了他嘉靖的未来收入。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李斌也有底气说服嘉靖同意。
试问,一个完全没有经历过专业财务训练的16岁少年。他能敏锐的意识到,脏罚库那笔根本不在账面上出现的预期收益就是他自己的未来收入,那嘉靖的这个脑子,绝对是好用的。
一旦嘉靖帝的脑子转起来了,李斌就有信心好好给皇帝科普科普:什么叫浮盈?什么叫实盈?
具体来说就是:皇帝陛下,您看哈,假设这名家字画,如今价值一千两。但等脏罚库卖出时,它可能会亏到700两,当然也可能涨到1200两。咱们要不来对赌一下?您直接将不确定的预期收入,转变为固定盈利的债务?这样,以后无论脏罚库卖出的这些东西,市场价格是涨是跌,您都能稳定的收入两万两。
前世接触过无数投资人的李斌
至于说,借到钱,还不上怎么办?
看看抵押物是什么?
李斌准备的抵押物,是脏罚库里的罚没,是那些从犯官家中直接得来的田契、地契、珠宝字画等等有价值的实物。这些东西发卖需要时间,但兴献帝等不了呀!
所以,以脏罚库的罚没物品为抵押,从内帑借银,等到这些物品变卖完了,再把内帑的钱还上。合理吗?
合理就怪了!
这里面最大的一个逻辑漏洞、制度漏洞就是:原本脏罚库变卖赃物得到的银子,就是要归入内帑的。
但在这赃物变卖得银之前,脏罚库却是归户部管的。
换句话说,只要脏罚库的赃物,一日不变现,在皇帝的那边,这就都是浮盈。只是看上去,账面上好像赚钱了,却根本收不到现金。
而脏罚库的库藏何时能变现完毕?这事,不得看户部怎么说吗?!更绝的是,如今大明的四柱清账册,都是记实收实支实在,账册上,压根就不记浮盈。
这就意味着,当李斌上奏找内帑“借钱”时,李斌可能面临两种情况:
一、嘉靖帝根本就没意识到,脏罚库的收益,本来也得归入内帑的这个问题。加上账面上还不会记入这笔预期收入,嘉靖帝没见过,只能靠逻辑思维去推导这笔钱的本质属性到底是怎样的。一旦嘉靖帝没意识到这笔钱本身也是他的钱这个问题,那借钱,大概率就能成。
二、嘉靖帝天资聪颖,意识到李斌其实是支走了他嘉靖的未来收入。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李斌也有底气说服嘉靖同意。
试问,一个完全没有经历过专业财务训练的16岁少年。他能敏锐的意识到,脏罚库那笔根本不在账面上出现的预期收益就是他自己的未来收入,那嘉靖的这个脑子,绝对是好用的。
一旦嘉靖帝的脑子转起来了,李斌就有信心好好给皇帝科普科普:什么叫浮盈?什么叫实盈?
具体来说就是:皇帝陛下,您看哈,假设这名家字画,如今价值一千两。但等脏罚库卖出时,它可能会亏到700两,当然也可能涨到1200两。咱们要不来对赌一下?您直接将不确定的预期收入,转变为固定盈利的债务?这样,以后无论脏罚库卖出的这些东西,市场价格是涨是跌,您都能稳定的收入两万两。
前世接触过无数投资人的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