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抗震能力。

    这些约束条件确实给设计带来了很大挑战。经过反复论证,我们采用了隐蔽式阻尼器+智能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案。

    阻尼器安装在桥梁内部的隐蔽部位,不影响桥梁外观;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桥梁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桥梁内部空间狭小,大型设备无法进入,只能采用人工作业;桥梁下方是江水,施工安全风险很大;还有交通管制的时间限制,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施工。

    这个项目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项目经理感慨地说。

    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的技术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通过创新施工工艺,优化设备配置,严格安全管理,我们最终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

    项目完成后的检测结果显示,桥梁的抗震能力提高了50%以上,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更重要的是,整个施工过程没有影响桥梁的正常通行。

    这个成功案例让我们在桥梁抗震领域站稳了脚跟。陆续有其他桥梁管理部门联系我们,希望采用我们的技术进行抗震加固。

    公司业务的拓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同领域的技术要求不同,市场特点不同,管理模式也需要相应调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我们成立了建筑抗震事业部、桥梁抗震事业部、技术研发中心、市场营销中心等专业部门,实行专业化管理。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不同领域的产品都能保持统一的高质量标准。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在公司十周年庆典上,我对全体员工说,但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能忘记创业的初心:用技术保护生命安全。

    这些年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影响力的提升,我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全国优秀企业家、科技创新先进个人、抗震工程贡献奖等等。

    但最让我自豪的,不是这些个人荣誉,而是我们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的作用。

    2019年,四川某地发生了6.0级地震。震后调查显示,采用了我们抗震技术的建筑都安然无恙,有效保护了人员安全。

    关键时刻见真章。看到这个消息,我心中充满了欣慰。

    这就是技术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在灾难来临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