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语速:
2x
3x
4x
5x
上一页    存书签 下一页
有抬头,声音像她手指的动作一样稳定清晰:坐标(37,21)单元,你设置的边界耦合函数和经典光学传输理论模型偏离了15%。理由。她没有用为什么或解释一下,语气里不含质问,更像是给出一项既定检查项的结论,需要补交说明。

    图一凡走上前几步,靠近那悬浮在空中的半透明光路模型中心区域。他在平板电脑上点了几下,调出自己的模型界面,将那处函数放大,复杂的符号和箭头在光影里缓缓旋转。他的目光没看周晓白,落在那些代表能量流的彩色光带上。

    经典模型假设等离子体靶前表面密度均匀,能量输运以线性扩散为主导。他开口,声音稳定得没有一丝波澜,带着长期熬夜后的轻微沙哑,却清晰穿透了静默的空气,实测数据表明,瞬态强激光打击起始阶段的百万分之一秒内,靶材表层材料会发生超速汽化膨胀和离子溅射,形成一个微观时间尺度上的极端不连续界面结构。经典模型忽略了这些局部骤变对能量波前传输相位和能流分布的扭曲。他指着模型里几处剧烈起伏扭动的彩色能量条带,在这里,耦合函数引入了基于流体力学间断理论的冲击波后稀疏波影响修正因子Φ_s,以及微区热传导弛豫项的指数级阻尼延迟因子Ω_t。

    他停顿了极其短暂的一瞬,目光快速从光影模型上抬起,扫过周晓白垂落的视线,又迅速回到那复杂的符号流上:这两项因子,不是直接来自于电磁场方程组,是物理图像先导。他补充道,语气没有丝毫动摇,基于对靶材物理行为的动态想象。

    周晓白的手指在屏幕上停顿了。几秒钟的死寂。她终于抬起眼,目光越过悬空模型复杂的能量流,直接落在图一凡脸上。那张年轻但眼下有着浓重阴影的脸庞上,没有任何企图说服的表情,只有一种近乎苛刻的专注,如同焊枪的喷口聚焦在焊缝上,容不得分毫偏离。她的目光在他略显疲惫却异常锐利的瞳孔上停留了两秒。

    物理图像先导……她重复了一遍,声音里依旧没什么波澜,听不出是肯定还是别的什么。她的视线重新落回投影,手指在屏幕上滑动了几下,将图一凡补充的那两个因子数值和理论注解界面调出来,悬停在原有模型的旁边。随即,她又调出一组标满密密麻麻数据的波形图——那是他们前期某一批次勉强成功的低能级测试残留数据里几乎被噪音淹没的异常波动图样。她沉默地对比着。

    图一凡站在旁边,没有进一步解释。研究室的光线无声流泻,将两人的影子拖得很长,叠在冰冷的水磨石地面上,几乎触碰在一起,又纹丝不动地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